本文目录一览:
《黑客帝国》是如何揭开新世界?
我来到这里的目的,是为了告诉你们,一切将如何开始。
我要把那些被隐瞒的真相展示给他们看。
我将带给他们一个新的世界:没有你们,没有控制,没有规则,
没有界限……一切皆有可能。
这是在《黑客帝国》结尾处Neo留下的一段话,仿佛是圣
经《创世纪》中的语言。
然而,《黑客帝国》究竟带给我们一个什么样的世界?
本文将带你揭开这个谜团。
传说无论你从什么角度去看《蒙娜丽莎》,都会感觉她的眼睛在紧紧
地盯着你。其实,那是因为你从蒙娜丽莎的眼睛里,看到了自己。
《黑客帝国》就是这样奇异的一部影片。它仿佛是一面镜子,折射出你
自己,也折射出你身处的世界。佛语说,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
正是这个道理。
所有观众都在《黑客帝国》里观赏到了场面火爆壮观的追车、爆炸
等好莱坞商业元素;
功夫迷们从《黑客帝国》中看到了地道的袁和平风格武打;
在科幻迷眼里,《黑客帝国》是经典硬科幻片;
计算机科学家发现原来计算机虚拟系统的最高境界就在《黑客帝国》;
哲学家们眼花缭乱了,这里面有柏拉图、拉康、鲍德里亚,有洞穴人、
大他者、缸中之脑、真实的荒漠……
基督徒们非常肯定地说:《黑客帝国》隐喻了耶稣基督的生平和
受难,证明了我们的世界是上帝创造的;
道家哈哈一笑,究竟是庄生梦见变成了蝴蝶,还是蝴蝶梦见
变成了庄生?
佛教徒们摇摇头,善哉,《黑客帝国》说的分明是“色即是空,
空即是色”,凡所有相,皆是虚妄!
其实,世界只有一个,真相也只有一个。真正的大道是相通的。
我们每个人去观察这个世界,得到的结果之所以不同,是因为每
个人观察角度的不同。你看到的只是你自己和你的世界。
按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顺序,我们可以把《黑客帝国》的世界
分为几个层:声色层、科学层、哲学宗教层、终极真理层。
下面我们逐层展开:
声色层,就是我们眼睛鼻子所看到的、听到的感官刺激。
《黑客帝国》有什么不为人知的幕后故事吗?
所有的白衬衫都染成绿色?《黑客帝国》的幕后故事你知道多少?
像《黑客帝国》这样的好莱坞大片,一般代表着工作人员们无数次的排练,后期辛辛苦苦的做特效和剪辑,上映后高票房,以及巅峰人们对电影的认知。
不过我们还是很少了解《黑客帝国》拍摄幕后的故事,就算知道的,重点也放在了基努·里维斯把影片上亿的分红分给了剧组工作人员,让他们有更好的工作保障来生活,还给12位武术指导每人买了一辆哈雷,其余的就很少了.
1.男主基努·里维斯开拍前必读的书出现在电影里
《黑客帝国》的一个灵感来源就是法国哲学家让·鲍德里亚的书《拟像与仿真》,而且这本书也出现在了电影里,《黑客帝国》第一部开头前10分钟,尼奥把自己的磁盘都藏在了一本挖空的书里,这本书就是《拟像与仿真》。
这是这本书对电影本身影响重大的一种认可,而且书里的理论会让人怀疑人生,特别是关于模拟与现实无法区分的部分,是后现代哲学里最让人细思极恐的。导演沃卓斯基兄弟既然能拍出《黑客帝国》,必然是读过这本书,对母体、史密斯特工等等原则性的道理都有了自己的理解。
基努·里维斯也很辛苦,在正式熟读剧本之前,他除了要看《拟像与仿真》之外,拍摄组还要求他必须读凯文·凯利的《失控》,了解机器对现实世界的影响,还有关于心理学的书。看样子里维斯是肯定把这些书给啃下来了,不然也拍不了《黑客帝国》!
2.直升机撞毁的镜头花了3个时间才做出来
《黑客帝国1》第111分钟开始,有个直升机撞毁的镜头,想必大家印象都非常深刻,崔妮蒂能通过类似“下载”的方式学会开直升机,撞毁之后她飞出来的样子更是帅爆了!不过最让我们觉得震惊的,应该是这架直升机在撞上建筑物,粉碎引起爆炸的之前,在玻璃上激起的一圈圈涟漪!
导演沃卓斯基兄弟想让这一圈圈涟漪的镜头成为电影里最有震撼力的动作镜头,就让特效团队从流体力学到玻璃对直升机爆炸的反映去各种研究,保证制作出来的效果精确又惊艳!
而这短短几十秒的镜头花了大约3个时间,大量的人力物力投了进去,因为费时间还费钱,华纳想要把这个镜头直接删了不要了,但挡不住导演兄弟俩的热情,只能放缓态度,最终做了出来!这3个月时间花得值!
3.矩阵里,所有演员穿的白衬衫都染成了绿色
随便打开《黑客帝国》的哪一部,都能注意到,大部分矩阵(母体)里的镜头,都有一层绿色的色调,这不是偶然,而是导演和服装设计师深思熟虑后的决定,给整个矩阵带来一股“无菌”和“人为”的感觉,而矩阵之外的场景则倾向于周围环境和肤色的真实色彩。
凯姆·巴雷特作为《黑客帝国》的服装设计师,基本上放弃了所有蓝色服装,给所有要在矩阵镜头里出现的衣服都染上了一层淡淡的绿色,包括白衬衫,也用绿色的水洗一遍,达到淡绿色的效果!
4.别担心,莫菲斯的眼镜不会掉下来滴!
在《黑客帝国》里,不同的角色有自己的特色,尼奥是主角光环,崔妮蒂无敌性感,莫菲斯深信救世主预言。但大家还有一个特点,就是进入矩阵的时候,都会带上墨镜,看着特别酷,特别是莫菲斯的夹鼻小墨镜,每次看他戴着,心里都有点紧张,生怕那个墨镜被风轻轻一吹或者他说话时候表情太夸张,就会掉下来!
不过在拍摄的过程中,夹鼻的墨镜都没掉下来,劳伦斯·菲什伯恩本人更是说每次戴上,都觉得自己特别酷!
5.雨果·维文突然发现自己发际线后移严重!
《黑客帝国》里很多镜头都是基努·里维斯主演的尼奥在和雨果·维文扮演的史密斯先生以及史密斯的克隆体打架。虽然大部分这类镜头都是靠后期特效制作出来的,但也有一部分是用特技演员直接拍的,这些特技演员大部分都是本来身高、身材和脸型就有点接近维文本人,然后依靠化妆和面具的效果,足以看起来像是克隆体了。
而雨果·维文本人刚开始也没觉得什么,直到有一天他看着一个化了妆之后和自己几乎一模一样的替身,他才惊叹:我的发际线已经越来越往后退了!
原本他觉得自己的发量还可以,偶尔还会对着镜子欣赏一下,觉得自己的发际线特别有威严感,但没想到认真看的话,自己的发际线已经后退到这种地步了!岁月匆匆,镜子也是会骗人的......
6.这个红衣妹美的摄制组的人都看呆了!
在《黑客帝国》的电影里,大家印象最深的美女除了女主崔妮蒂和梅罗文奇的老婆佩瑟芬妮之外,就应该是这个红衣女郎了!《黑客帝国1》第56分钟的时候,莫菲斯带着尼奥走进一个模拟矩阵的程序里,向他说明矩阵的世界是个谎言,尼奥一眼看到了耗子专门写进程序的红衣金发妹,可再次转头的时候看到是拿着枪指着他的史密斯。
这个红衣女郎的扮演者叫菲欧娜·约翰逊,虽然不出名,但异常美丽,惊艳了整个剧组,在拍摄的过程中,很多工作人员都情不自禁的盯着菲欧娜看。
有一次,一个现场的人看傻眼了,把自己的车停在了一个大卷帘门下面,然后车顶就被压瘪了,那人因为不好意思,就想把车开走,结果车顶刮的不成样子!但菲欧娜真的好美啊!
7.找了很多双胞胎当临时演员!
同样是红发女出现的这一段,一前一后,仔细看的话,会有一个让人惊奇的发现,这几分钟的镜头里,用了很多双胞胎甚至三胞胎作为临时演员!最最明显的就是右下角的那一对光头双胞胎兄弟了!还有不少金发的女性,侧脸看着很相似!
为什么?为的就是巧妙的说明这个程序是耗子模拟矩阵写出来的,而且写的匆忙,更多的精力花在了系统里的感知程序上,其他部分则是能省就省,特别是路人甲乙丙丁这样的,代码写好模子建好,复制粘贴能充实人数还省事!
这个场景虽然只有几分钟,但找演员特别困难,首先是要双胞胎,三胞胎四胞胎更好,其次是身高均匀肤色苍白,符合《黑客帝国》里矩阵中的风格,真的不容易啊,第一部的拍摄还是在澳大利亚的夏季,最热的时候拍的。
为了找到合适的人,不少工作人员都陪着导演和副导演去当地的剧院和表演俱乐部,找符合要求的双胞胎甚至三胞胎当临时演员,他们还说这次寻找演员的经历是一种“乐趣”!好像确实很有意思的样子!
《黑客帝国》中为何会出现机器靠养育人类发电这样的梗呢?
这事儿其实很简单,是两个乱说,一个低级解释,一个高级解释。导演姐弟俩糅合了太多哲学,宗教和科技隐喻到这部电影里,一般来说,普通的好莱坞导演根本没这个把握能力。导演姐弟俩也不知道怎么安排未来 AI 给人类留什么位置。你也可以把所有人类被 AI 手下留情,还供养起来想100个理由,逐个理性判断来否定。最后,将一个理由都不剩。导演姐弟只好编了一个根本不合理的理由。这是第一个乱说。
墨菲斯乱说。墨菲斯作为Neo的启蒙者身份,要表现出全知全能和说服力,对于导演姐弟都无法给出的答案,他为了让Neo信服,只好乱说,电影中也说明了,至今是否1999年都未知,人类灭绝了几次,都是建筑师说的,人类幸存者们根本对自己的历史无知 -- 这就是未来真实的 AI 世纪 -- 人类历史的真正终结。
一个低级解释。为了给这两个乱说找个回头的解释,黑客3(或2?不重要了,毕竟2,3一起拍的)里,老议员说了一段话,大致讲,那个净水设备他都不知道工作原理,但他只要知道它存在的目的就行了。但其实? 从上面可知,人类Zion存在的目的到底是什么?依然没有答案。整个黑客帝国三部曲,由Neo角度来看,只有最后通过Neo大战Smith,救了机器人们一把,没看出人类对 AI 有毛线用 ……而 Smith 还是半个Neo 复制出来的 …… 这活脱脱就像一个巨大的阴谋!!!
一个高级解释。建筑师在片尾讲述,他终于(暂时)找到了等式的解,引入了数学的平衡,也即系统达成了一次完美的升级、重启。Zion人类和Neo的作用也就在此,得到了一个不知所以然的最终解释。你以为只是一只电池的问题?人类未来连电池都不能比 ……这是我给出的电影没明说的,第五个解释,即,对人类赤裸裸的蔑视。
《黑客帝国》表达了怎样的哲学思想?
黑客帝国》之所以有别于一般的哲学讨论,又在于它是一部娱乐性很强的商业电影,尽管广大受众并不一定都会被引导到去思考那些艰深抽象的形而上学问题,但毕竟使这种思考成为潜在的可能。此外,它又把当下流行于世的高新科技,如电脑、数字技术等引入,使其成为一个虚幻世界的技术支撑,使其看上去更具有某种可信性,这又潜在地引入了一种高新科技恰恰可以带给我们更精致的骗局的潜台词。更为高明的是,即使对于那些并不想看过电影之后就去思考哲学问题,甚至对于那些本根本就不想思考哲学问题的观众,这部电影依然充满了令人惊叹的视觉震撼和娱乐性。
我们经常抱怨国产电影不好看,中国电影人也经常把这种情形归罪于某些外部原因。让我们设想,即使那些国产片的编剧、导演、制片和主角们拥有了极大的自由空间,他们就能拍出《黑客帝国》这样的片子吗?这背后的潜台词也就是:他们有这样的哲学修养吗?
□ 你的质问虽然确实也有合理性,但听上去有点过于苛求中国电影人了。有人说“哲学在中国早已臭大街了”,这当然不是持平之论,但如果我们读一读这本《黑客帝国与哲学》就会发现,我们缺乏哲学思考。哲学思考的空间几乎可以说是无限的,即使存在某些刚性约束,仍然有无限广阔的思考空间,怕就怕人们失去进行哲学思考的习惯。中国的电影人没有拍出《黑客帝国》那样的影片,这不构成指责他们的理由——毕竟全世界的电影人中也只有少数几个拍出过类似的影片。但是当《黑客帝国》在中国大举公映之后,中国的哲学家们并没有作出过类似西方同行的思考,这才是值得反思的。
■ 呵呵,你又把我们谈话的矛头从中国电影人转向中国哲学家们了。当然,至少从现象上看,我们这里的哲学家们通常确实显得比较“清高”,似乎不屑与电影大片这种通俗的东西扯上关系,至少是没有像国外的一些哲学家们那样,能专门写出讨论《黑客帝国》的哲学论文集来。而这样的“清高”,在有保持哲学的高雅地位这一好处的同时,也更让哲学远离了本有可能对之产生兴趣的公众。而我们当下在大力推动提升公民的科学素养的时候,似乎也鲜有人来呼吁提高公民的哲学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