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小时黑客接单的网站

黑客业务,怎么找黑客,联系黑客,黑客服务,免费黑客服务QQ

木马病毒每年损失(木马病毒每年损失多少)

本文目录一览:

木马病毒有什么危害呢?

木马病毒是一种危害非常大的病毒,那么木马病毒特点是什么呢?木马病毒特点表现在哪些方面呢?下面我们来看一下木马病毒特点都有什么。

1、危害的持续性。

木马病毒和普通病毒不同,只要它存在在我们的电脑中就会持续的盗取我们的信息,而不会被我们明显的察觉。

2、隐蔽性

木马病毒需要隐藏在你的系统之中,在无人知晓的情况下造成危害。如果木马病毒失去了隐蔽性,它也就失去了意义。

3、他能够开机自动运行

为了达到持续收集信息的目的,木马病毒一般会在我们打开计算机后自动运行,来常驻内存。

4、能自动打开特别的端口

木马程序目的主要是窃取我们的信息,而不是破坏我们的系统,这就要求其多打开几扇方便之门,也就是我们电脑中的端口。

5、破坏性。

木马病毒会盗取我们的信息,造成我们财产的损失。

网络安全威胁有哪些?

●“木马”病毒首当其冲

据金山反病毒监测中心统计,2005年1月到10月,共截获或监测到的病毒达到50179个,其中木马、蠕虫、黑客病毒占其中的91%。尤其是以盗取用户有价账号的木马病毒(如网银、QQ、网游)多达2000多种,如果算上变种则要超过万种,平均下来每天有30个病毒出现。综合2005年的病毒情况,具有以下的特征:

●计算机病毒感染率首次下降

2005年我国计算机病毒感染率为80%,比去年的85.57%下降了5.57个百分点。这是自2001年以来,我国计算机病毒疫情首次呈下降趋势。同期的间谍软件感染率则大大高于去年,由2004年的30%激增到2005年的90%。2001年在感染病毒的用户当中,感染次数超过3次的达到56.65%,而2005年降为54.7%。2005年病毒造成的危害主要是网络瘫痪,接近20%,而2003年和2004年病毒危害集中在系统崩溃,这表明蠕虫病毒造成的网络问题越来越严重。2001年因计算机病毒造成损失的比例为43%,今年为51.27%,这表明计算机病毒造成的危害正在加剧。

●90%用户遭受“间谍软件”袭击

据介绍,2005年,间谍软件已经大面积闯入了我们的网络生活中。根据公安部发布的《2005年全国信息网络安全状况暨计算机病毒疫情调查活动》公布的相关数据显示,2005年中国有将近90%的用户遭受间谍软件的袭击,比起2004年的30%提高了6成。就连大名鼎鼎的比尔盖茨面对间谍软件也无能为力,惊呼:“我的计算机从未被病毒入侵过,但却居然被间谍软件和广告软件骚扰。”

尽管随着打击力度的加强,2005年的间谍软件有了更加明显的改变,之前大多是流氓的推广方式,比如通过网站下载插件、弹广告、代码的方式。用一些IE辅助工具可以有效拦截,但是这次最烦的表现形式是间谍软件直接弹广告,IE辅助工具根本无法拦截。需要可以彻底把间谍软件清除才能减少广告。虽然许多杀毒软件厂商对间谍软件的清除下了很大的力量,但是由于还没有一款完全意义上的针对间谍软件的安全工具,因此对于间谍软件的彻底清除还远远没有达到用户的需求。

●“间谍软件”成为互联网最大的安全威胁

间谍软件在2005年表现出传播手段多样化的特点,间谍软件的制造者为了寻求利益的最大化,吸引更多的人成为监视的对象,采用了越来越复杂的传播方式。根据调查显示,针对间谍软件的传播方式,用户最为反感的“间谍软件”形式主要包括:弹广告的间谍软件、安装不打招呼的软件、控件、不容易卸载的程序、容易引起系统不稳定的程序、盗取网银网游账号的木马程序。

间谍软件的危害不仅仅是花花绿绿的广告的骚扰,往往背后还隐藏着更加严重的威胁:间谍软件被黑客利用能够记录用户在计算机上的任何活动,包括敲打了哪个键盘、密码、发送和接收的电子邮件、网络聊天记录和照片等等。2005年万事达国际信用卡公司宣布,位于亚利桑那州土桑市的一家信用卡数据处理中心的计算机网络被侵入,4000万张信用卡账号和有效日期等信息被盗,盗窃者采用的手段正是在这家信用卡数据中心的计算机系统中植入了一个间谍软件。

●中国“网络钓鱼”名列全球第二

网络钓鱼作为一个网络蛀虫,自从2004年出现以后,迅速成为威胁互联网安全的主要攻击方式。进入2005年,网络钓鱼已经从最初的为技术痴迷的Vxer(病毒爱好者),变成受利益诱惑的职业人。他们不断地挖掘系统的漏洞、规则的失误,利用病毒的行为、人们的好奇心,四处进行着“钓鱼”、诈骗。

网络钓鱼在2004年及以前,多以邮件方式投递到用户邮箱中,而仅这种方式已经不能满足利益熏心的制造者。因此网络钓鱼在2005年的传播手段从单一的主动推送方法,增加“守株待兔”方法,以更加多样化的传播方式,这些方式包括:假冒网上银行、网上证券网站;利用虚假电子商务进行诈骗;利用木马和黑客技术等手段窃取用户信息等等,实际上,2005年“网络钓鱼”者在实施网络诈骗的犯罪活动过程中,经常采取以上几种手法交织、配合进行,还有的通过手机短信、QQ、msn进行各种各样的“网络钓鱼”不法活动。

以今年5月份为例,“网络钓鱼”案件比上月激增226%,创有史以来最高纪录。随后的几个月内,网络钓鱼的攻击方式仍以平均每月73%的比例向上增加。据国家计算机病毒应急处理中心统计,目前中国的网络钓鱼网站占全球钓鱼网站的13%,名列全球第二位。

●病毒传播更多样、更隐蔽

2005年,网页浏览、电子邮件和网络下载是感染计算机病毒最常见的途径,分别占59%、50%和48%。计算机病毒通过网络下载、浏览和电子邮件进行传播和破坏的比例分别比去年

上升了6%,而利用局域网传播感染的情况与去年比较减少了7%,可以看到利用互联网传播已经成为了病毒传播的一个发展趋势。

同时,随着各大门户网站的即时通讯工具的推出,利用IM(即时通讯工具)作为传播的重要途径,而且已经渐渐追上了微软漏洞,成为了网络间病毒传播的首选方式,从年初的“MSN性感鸡”到利用QQ传播的“书虫”、“QQRRober”、“QQTran”,以及可以通过多种IM平台进行传播的“QQMsgTing”,它们都通过IM广阔的交流空间大肆传播着。每一个使用IM工具的人,至少会接到一次这类病毒的侵扰。同时,此类病毒在传播过程都会根据生活中的热点事件、新闻人物、或者黄色信息构造诱惑信息,诱使聊天好友打开地址或接收病毒文件。

据统计,通过IM工具传播的病毒高达270万次起,排在所有病毒之首。这也使得国内IM厂家高度重视,腾讯推出的QQ2005,就在业界率先与杀毒厂商合作,与金山公司合作推出了国际首创的“QQ安全中心”。

●漏洞病毒出现的时间间隔越来越短

根据行业人士试验得到的反馈,在2005年,一台未打补丁的系统,接入互联网,不到2分钟就会被各种漏洞所攻击,并导致电脑中毒。因此,今年虽然病毒的感染率呈现出下降的趋势,但病毒仍然存在巨大的危害,并且利用漏洞的方法仍是病毒传播的最重要手段。

据了解,目前普通用户碰到的漏洞威胁,主要以微软的操作系统漏洞居多。微软被新发现的漏洞数量每年都在增长,仅2005年截至11月,微软公司便对外公布漏洞51个,其中严重等级27个。众所周知,微软的Windows操作系统在个人电脑中有极高的市场占有率,用户群体非常庞大。利用微软的系统漏洞传播的病毒明显具有传播速度快、感染人群多、破坏严重的特点。03年的冲击波、04年的震荡波以及05年的狙击波便是很好的佐证。

利用漏洞的病毒越来越多。2005年8月15日凌晨,利用微软漏洞攻击电脑的病毒“狙击波”,被称为历史上最快利用漏洞的一个病毒,距离该漏洞被公布时间仅有一周。

因此,国内有关反病毒工程师告诉用户,2006年对于网络病毒的防护措施主要是以防护为主,但是除此之外,还要有相应的检测、响应及隔离能力。在大规模网络病毒暴发的时候,能够通过病毒源的隔离,把疫情降到最低,对于残留在网络上的病毒,人们也要有相应的处理能力。

木马有哪些危害

一、盗网游账号,威胁到虚拟财产安全。

木马病毒会盗取网游账号,它会盗取帐号后,并立刻将帐号中的游戏装备转移,再由木马病毒使用者出售这些盗取的游戏装备和游戏币。

二、盗取网银信息,威胁真实财产的安全。

木马采用键盘记录等方式盗取网银帐号和密码,并发送给黑客,直接导致经济损失。

三、用通讯软件盗取的身份,传播木马病毒。

中了此类木马病毒后,有可能导致经济损失。中了木马后电脑会把信息发给病毒作者指定的程序中,具有不确定的危害性。如恶作剧等。

四、电脑后门,使电脑可能被黑客控制。

如:灰鸽子木马等。当中了此类木马后,电脑就可能沦为肉鸡,成为黑客手中的玩物。

2017年著名的计算机病毒案例

一、敲诈者

2006年6月11日,国内首例旨在敲诈被感染用户钱财的木马病毒被江民公司反病毒中心率先截获。该病毒名为“敲诈者”(Trojan/Agent.bq),病毒可恶意隐藏用户文档,并借修复数据之名向用户索取钱财。“敲诈者”在被截获后短短10天内,导致全国数千人中招,许多个人和单位受到重大损失。一名为大叔的网民由于中了敲诈者,合同文本被病毒隐藏,使得本来到手的订单丢失,该网民出于愤怒地在网上发帖称在悬赏十万元网上通辑一名为“俊曦”的病毒作者。虽然病毒作者声称编写病毒只是为了“混口饭吃”,但由于他触犯了法律,最终也未能逃脱法律的惩罚,7月24日,广州警方宣布破案这一国内首例敲诈病毒案,作者被警方刑事拘留,等待他将是法律的严惩。

二、微软WMF漏洞被黑客广泛利用,多家网站被挂马

2006年 春节 前后,早在去年12月份就被曝光的WMF漏洞成2006年 电脑安全 第一场噩梦。 2006年12月28日,江民反病毒中心监测到,Windows在处理特殊WMF文件(也就是图元文件)时存在问题,可以导致远程代码执行,如果用户使用Windows图片传真查看程序打开恶意WMF文件,甚至在资源管理器中预览恶意WMF时,也都存在代码执行漏洞。虽然1月6日微软发布了安全补丁,然而,在1月底,,针对该漏洞的木马病毒已经在我国互联网上呈蔓延之势。1月26日,江民反病毒研究中心已发现数家网站被 种植 此类木马病毒,与此同时,网上众多网站都在公开售卖WMF木马生成器,没有安装杀毒软件的电脑用户点击其中任意链接即中毒。2月初,WMF木马传播变本加励,发展到通过搜索引擎贴吧、MSN疯狂传播,后来在反病毒厂商的围剿下,WMF木马才渐渐郾旗息鼓。

三、病毒假冒工行电子银行升级

2006年6月27日,网友举报,他在登陆工行网上个人银行时,系统突然弹出电子银行系统正在升级并要求修改密码的提示,于是他按要求再次输入登陆和支付密码,然而当点击“确定”后,电脑中的“江民密保”突然发出“不明程序向外发送密码”的警示,于是他紧急与工行联系,才发现工行根本就没有升级电子银行系统,他怀疑是感染了电脑病毒,并庆幸自己发现的及时,要不账户中的存款就易手他人了。

江民反病毒工程师分析后认为,这是病毒假冒工行电子银行升级通知,目的在于盗取工行用户的帐号密码,联想到今年工行网银用户集体维权事件,不禁令人对网上银行的安全性再生疑惑。

四、魔鬼波病毒爆发

2006年8月13日,江民公司反病毒中心发布紧急病毒警报,一利用微软5天前刚刚发布的MS06-040漏洞传播的“魔鬼波”(Backdoor/Mocbot.b)蠕虫现身互联网,感染该蠕虫的计算机将被黑客远程完全控制。微软在8月8日例行发布的MS06-040安全公告中称,其 操作系统 Server服务漏洞可能允许远程执行代码,并建议电脑用户立即升级。

似乎已经成为一种规律,每年都会出现一个攻击微软新漏洞的“某某波”,03年的“冲击波”,04年的“震荡波”,05年的“极速波”,今年的“魔鬼波”,真可谓“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五、光大证券网站多款软件被捆绑木马

2006年8月25日,江民科技反病毒中心监测到,光大证券阳光网()站点上提供的“光大证券新版网上交易系统”、“光大证券专业分析版2003”、“光大证券金典2005”等多款软件的安装程序捆绑了木马。用户运行这些安装程序的同时,会下载网银木马,威胁用户工商银行网上银行的帐号密码安全。江民反病毒专家分析, 根据光大证券HTTP服务器返回的信息,这些恶意安装程序是2006年8月18日上线的,至今已经带毒运行了一周左右,估计已经有不少网上证券系统的用户感染了该病毒。专家分析,很有可能是光大证券的服务器遭受了黑客入侵导致。

按理说,银行、证券网站的安全性应该是很有保障的,而且网站服务器还装了一款所谓国际品牌的杀毒软件,怎么就会轻易被黑客攻陷并还种了木马呢?是网管员太无能还是国外杀毒软件太弱智?

六、威金病毒大闹互联网

10月中上旬,江民反病毒中心监测到,“威金”病毒(Worm/Viking)的多个新变种在互联网上活动较为频繁,已有多家企业用户 报告 感染了该病毒并导致整个局域网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据江民全国病毒疫情监控系统数据显示,该病毒从2005年5月19日首次出现至今,保守估计感染电脑数近50万台,变种数量突破了500种,实在可以称为是2006年病毒之王。

七、建行云南网站遭假冒

2006年11月2日,江民公司反病毒中心监测到,一个恶意网站假冒中国建设银行云南分行网站,传播"QQ大盗"和武林外传游戏木马。

假网站调用多个恶意脚本,下载并自动运行“QQ大盗”木马和“武林外传”两个木马,这两个木马会对用户的QQ号和武林外传游戏帐号构成很大威胁,并会尝试关闭多款国内外知名杀毒软件。

一般来说,病毒盗个QQ号什么的不算大事,可你要是看了这条新闻就不会这么认为了。12月15日,深圳晶报报道,一伙平均年龄仅21岁的“网络大盗”一年内盗取QQ号、Q币数百万个,通过网络交易平台售卖,非法牟利70余万元,涉案人员竟有44名。原来小小的QQ号也存在这么大的利润可图,犯罪份子就是抓住网民这种认为QQ号价值不大不值得追究的心理,最终造成了一个大案。

八、银联网站被黑成悬案

11月22日,反病毒厂商称某金融官方网站首页被黑客嵌入恶意程序,用户点击网站首页后,系统即可自动下载一后门程序,中毒用户电脑存在被黑客偷窥的风险。反病毒工程师介绍,该后门程序名为黑洞2005,是一个江民一年前就已经截获并大范围发布预警的老病毒。该病毒具有强大的穿透防火墙能力,可以禁止防火墙并开启染毒电脑的摄像头,进行远程监控、远程摄像等操作。病毒还会将自身添加为“服务”,达到开机自动启动的目的,隐蔽性很强。

但这条消息被某金融网站否定,究竟谁是谁非,由于时过境迁,事实无法重现,唯有提醒电脑用户以后上网时一定要穿好防毒衣(打开杀毒软件网页监控),防患于未然。

九、“瑞波”危害超过“魔鬼波”?

8月24日,江民科技反病毒中心发布紧急病毒警报,自上周“魔鬼波”病毒肆虐互联网以来,江民公司反病毒中心监测到,“瑞波”(Backdoor/RBot)蠕虫新变种正在利用微软的MS06-040等多种系统漏洞大肆传播,目前已发现国内大量用户被病毒感染,中毒用户的系统可被黑客远程完全控制。仅8月23日一天,有3个“瑞波”新变种的泛滥程度都超过了“魔鬼波”(Backdoor/Mocbot)蠕虫。

十、天涯虚拟社区网站首页带毒

2006年11月22日,江民公司反病毒公司监测到,天涯虚拟社区网站首页带毒。如果用户没有安装过微软的MS06-014安全补丁,在使用IE浏览器访问该网页时,就会感染木马程序Trojan/Hitpop。该木马会在后台点击某些网页,制造虚假流量,并会关闭多款杀毒软件和防火墙。

23日,天涯首页上的恶意代码已经被删除。江民公司提醒广大网民,特别是天涯社区用户,请立即更新杀毒软件的病毒库,对您的系统进行全面扫描。

著名的计算机病毒案例

NO.1 “CIH病毒” 爆发年限:1998年6月

损失估计:全球约5亿美元

NO.2 “梅利莎(Melissa)” 爆发年限:1999年3月

损失估计:全球约3亿——6亿美元

NO.3 “爱虫(Iloveyou)” 爆发年限:2000年

损失估计:全球超过100亿美元

NO.4 “红色代码(CodeRed)” 爆发年限:2001年7月

损失估计:全球约26亿美元

NO.5 “冲击波(Blaster)” 爆发年限:2003年夏季

损失估计:数百亿美元

NO.6 “巨无霸(Sobig)” 爆发年限:2003年8月

损失估计:50亿——100亿美元

NO.7 “MyDoom” 爆发年限:2004年1月

损失估计:百亿美元

NO.8 “震荡波(Sasser)” 爆发年限:2004年4月

损失估计:5亿——10亿美元

NO.9 “熊猫烧香(Nimaya)” 爆发年限:2006年

损失估计:上亿美元

NO.10 “网游大盗” 爆发年限:2007年

损失估计:千万美元

我提醒:

一)、新发现电脑病毒数量逐年持续增长——

据悉,在新增病毒中,弹窗 广告 因具有很大迷惑性已成电脑病毒主要类型。据腾讯电脑管家实验室相关数据显示,截至到2014年12月31日,2014年电脑端感染最多的前十位病毒类型分别为:弹广告、盗取QQ帐号及密码、刷流量、Rootkit、篡改或锁定主页、恶意注入、恶意下载器、盗取游戏帐号及密码、后门或远程控制、劫持浏览器。

同时了解到,在所有病毒类型中,弹广告被报告频次最高,占到了病毒总数的20%。腾讯电脑管家反病毒实验室认为,弹窗广告具有很大的迷惑性,常常利用用户对弹窗广告已经习以为常的社会心态,故意诱导用户去手动关闭该弹窗,实现通过广告木马强迫用户访问其恶意推广网站和传播病毒的目的。

二)、网页下载成为电脑病毒传播高发地——

在病毒传播 渠道 中,最大的传播途径为网页下载。2014年通过网页下载进行传播的病毒量依然占72%,较去年降低了6.7%;第二大病毒传播渠道为即时通讯工具(IM渠道传播),占总量的18%,较去年增加了21.05%,较前年增加了124.4%,说明随着即时通讯工具的普及,该渠道也逐渐成为恶意攻击青睐的传播途径;第三大传播渠道为邮箱传播,通过该渠道传播的病毒量占总数的6%,较2013年也有明显增加。

此外,随着各种云盘的推广和普及,通过移动存储设备传播的病毒数较2013年下降了35.5%。报告分析认为,未来随着社交化产品的普及,整个社会越来越关系化和网络化,网络社会开始崛起,基于社会关系网等精准化病毒传播方式将越来越成为主流传播渠道。

三)、夏季是病毒出没集中季——

还有就是从病毒爆发时间来分布看,夏季成为了“病毒季”。新发现病毒数全年呈M型分布,由于暑期青少年网民激增呈高发态势。更进一步分析显示,流氓软件、恶意网址也在夏季集中爆发。

腾讯电脑管家统计数据显示,从盗号木马新发现的病毒数量1-12月的每个月的分布来看,6-12月新发现木马数为1-5月木马数的近两倍。8月和10月为木马病毒盛行的高峰期,占到了全年木马总数的30.45%,其中8月为最高峰,占总数的15.64%主要是由于暑期学生放假,年轻网民群体数量急剧增长,网络安全意识不高,很容易被盗号木马感染、传播。

  • 评论列表:
  •  萌懂长野
     发布于 2023-03-08 13:46:32  回复该评论
  • 的围剿下,WMF木马才渐渐郾旗息鼓。 三、病毒假冒工行电子银行升级 2006年6月27日,网友举报,他在登陆工行网上个人银行时,系统突然弹出电子银行系统正在升级并要求修改密码的提示,于是他按要求再次输入登陆和支付密码,然而当点击“确定”后,电脑中的“江
  •  酒奴方且
     发布于 2023-03-08 18:19:44  回复该评论
  • 病毒厂商的围剿下,WMF木马才渐渐郾旗息鼓。 三、病毒假冒工行电子银行升级 2006年6月27日,网友举报,他在登陆工行网上个人银行时,系统突然弹出电子银行系统正在升级并要求修改密码的提示,于是他按要求再次输入登陆和支付密码,然而当点击

发表评论:

Powered By

Copyright Your WebSite.Some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