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最早发现病毒的科学家是谁
伊万诺夫斯基是世界上第一位发现病毒的人,被后人誉为“病毒学之父”.
19世纪,伊万诺夫斯基(D.Iwanowski,1864--1920)在研究烟草花叶病的病因时,推想这种病是由细菌引起的。他将患花叶病的烟草榨出汁液,用能将细菌滤去的过滤器进行过滤,再用过滤后的汁液去感染正常的烟叶,结果发现正常的烟叶还能患病。这表明烟草花叶病是由比细菌还小的病原体引起的,他把这种病原体叫做“滤过性病毒”。后来,科学家莱夫勒(F.Loeffler,1852--1915)和弗罗施(P.Frosh)在研究动物的口蹄疫时,证明了口蹄疫也是由“滤过性病毒”引起的。也就是说,伊万诺夫斯基是世界上第一位发现病毒的人,被后人誉为“病毒学之父”。
中国黑客之父是谁
中国黑客之父是龚蔚。
龚蔚(Goodwell)中国黑客教父,绿色兵团创始人,COG发起人。1999年,龚蔚率领黑客组织“绿色兵团”成立上海绿盟信息技术公司。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本科,注册审计师、CISP认证讲师、ISO27001审核员、CCIE安全、CCNP。
巅峰与沉寂
与今天的落寞不同,中国黑客曾经是中文互联网上最闪耀的那颗星。1997年龚蔚(goodwell)成立第一个中文黑客站点“绿色兵团”时,并未想过黑客两个字能够聚集那么多年轻人参与。但随着中国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和一部《黑客帝国》电影的热播,让黑客成了那个年代年轻人们最执着的互联网理想。
2001年,一场撞机事件引发了中美黑客大战,“红客”这一有中国特色的专有名词自此流传开来,网民的追捧、海内外媒体的报道、政府部门的关注让黑客们的影响力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
尽管有无数业内人士对本次大战中中方参与者的技术水平颇有微词,如金山安全反病毒工程师就认为那次大战不过是插旗子+DDoS而已,但有一点无人质疑——那场大战是中国黑客在大众面前最后的辉煌。
该死的木马病毒,是谁发明的阿,太害人了
木马病毒源自古希腊特洛伊战争中著名的“木马计”而得名,顾名思义就是一种伪装潜伏的网络病毒,等待时机成熟就出来害人。 传染方式:通过电子邮件附件发出,捆绑在其他的程序中。 病毒特性:会修改注册表、驻留内存、在系统中安装后门程序、开机加载附带的木马。 木马病毒的破坏性:木马病毒的发作要在用户的机器里运行客户端程序,一旦发作,就可设置后门,定时地发送该用户的隐私到木马程序指定的地址,一般同时内置可进入该用户电脑的端口,并可任意控制此计算机,进行文件删除、拷贝、改密码等非法操作。 防范措施:用户提高警惕,不下载和运行来历不明的程序,对于不明来历的邮件附件也不要随意打开。一般用户不要裸机,一定要用个360之类的杀软保护电脑
木马病毒的发展
木马程序技术发展可以说非常迅速。主要是有些年轻人出于好奇,或是急于显示自己实力,不断改进木马程序的编写。至今木马程序已经经历了六代的改进:
第一代,是最原始的木马程序。主要是简单的密码窃取,通过电子邮件发送信息等,具备了木马最基本的功能。
第二代,在技术上有了很大的进步,冰河是中国木马的典型代表之一。
第三代,主要改进在数据传递技术方面,出现了ICMP等类型的木马,利用畸形报文传递数据,增加了杀毒软件查杀识别的难度。
第四代, 在进程隐藏方面有了很大改动,采用了内核插入式的嵌入方式,利用远程插入线程技术,嵌入DLL线程。或者挂接PSAPI,实现木马程序的隐藏,甚至在Windows NT/2000下,都达到了良好的隐藏效果。灰鸽子和蜜蜂大盗是比较出名的DLL木马。
第五代,驱动级木马。驱动级木马多数都使用了大量的Rootkit技术来达到在深度隐藏的效果,并深入到内核空间的,感染后针对杀毒软件和网络防火墙进行攻击,可将系统SSDT初始化,导致杀毒防火墙失去效应。有的驱动级木马可驻留BIOS,并且很难查杀。
第六代,随着身份认证UsbKey和杀毒软件主动防御的兴起,黏虫技术类型和特殊反显技术类型木马逐渐开始系统化。前者主要以盗取和篡改用户敏感信息为主,后者以动态口令和硬证书攻击为主。PassCopy和暗黑蜘蛛侠是这类木马的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