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描绘了秦早期文明踪迹的“犬丘”之谜,是被谁破解的?
犬丘是先秦时期的地名称谓,见诸史籍的犬丘至少有四个,分别是东方的宋国犬丘(今山东曹县)、卫国犬丘(今河南永城)和西方的关陇地区的犬丘(今陕西兴平市)、西犬丘(甘肃礼县)。段连勤先生曾在《关于夷族的西迁和秦嬴的起源地、族属问题》一文中作过精辟论述:“地名有丘字,是我国东方夷人居住区所特有的……关中的两犬丘,显然不是本地人的居址,而是畎夷迁入关中时从东方带来的(历史地理称之为地名迁移)。由山东曹县、河南永城的犬丘,到陕西兴平、甘肃的犬丘,这正是畎夷从东方移至西方所走过的足迹。”
窃以为畎夷之丘,类似殷商之亳、楚国之郢。殷商之亳,有首都、大都之义。《尚书·立政》有“三亳”,晋人皇甫谧认为系三地:蒙为北亳,谷熟为南亳,偃师为西亳。据《括地志》,亳即南亳,在 宋州(今河南商丘)谷熟县(今 商丘市 虞城县)西南三十五里,为商汤建立的商朝都城亳(今河南商丘);景亳(即北亳)在宋州北五十里大蒙城(今商丘市北部 梁园区一带),为汤所盟地;西亳在河南偃师(今河南洛阳偃师西)。因此,学者多主张商汤先居南亳(今河南商丘一带),后代迁西亳(今河南洛阳一带),但也有专主北亳(今河南商丘一带)说的。楚国之郢,亦是都城之义。战国后期,楚国为避秦国攻击,于顷襄王时由江陵迁都于陈,考烈王时又由陈迁都于寿春。地名都作“郢”,但已变了三个地方,以鄢郢、陈郢、郢都,以示区别。
《史记·秦本纪》中五次提及犬丘,一次提及西犬丘。犬丘与西犬丘是否是同一地点,王国维、郭沫若、钱穆等史学大家聚讼纷纭。弄清犬丘与西犬丘的关系,对于正确了解嬴秦族早期文明踪迹大有裨益。根据司马迁在史记中的记载,深入分析与此相关的历史资料、出土文物,可以确定犬丘与西犬丘并非为同一地点。犬丘是在陕西关中丰水流域,为今陕西兴平市,而西犬丘则是在甘肃陇东南西汉水流域,为今甘肃礼县。
嬴秦早期在西域有三处重要的居址:犬丘(陕西兴平)、西犬丘(甘肃礼县)、秦邑(甘肃张家川),以线条勾勒,三者构成一个三角形,西犬丘距秦邑约150公里,犬丘距秦邑约400公里。
嬴秦族大规模西迁主要有两次:一次是夏末商初,伴随着商夷联军西征主动进发到晋陕一带;一次是商末周初,在周公旦东征后被动迁徙到关陇一带。秦夷与商夷同属东夷集团,皆以玄鸟为图腾,且陵墓形制、墓葬殉人、殉狗、使用腰坑等都有东夷文化色彩,应原为同一部落或为同一部落联盟,由于政治和文化上的同源,两者为近族,关系比较亲密,故在夏末(公元前17世纪),秦人去夏归商,发挥自己善驾驭的特长,助殷灭夏立有战功。夏以后,秦人的祖先始终为殷奴隶主忠心效劳,因“遂世有功,以佐殷国”,《史记》记载“嬴姓多显,遂为诸侯”,秦不少首领被殷商奴隶主提拔重用,成为殷商的大臣。
《史记●秦本纪》记载:大业娶少典之子,曰女华,女华生大费。大费以“姚姓之玉女”为妻,生子二人:一曰大廉,实鸟俗氏;二曰若木,实费氏。其玄孙曰费昌。大廉玄孙曰孟戏、中衍。其玄孙曰中潏……生蜚廉。蜚廉生恶来。蜚廉善走,父子俱以材力事殷纣。中潏之子蜚廉、蜚廉之子恶来都是效忠殷王朝的有名人物,古籍记载了他们助纣为虐的事,如《荀子●成相》:“世之灾,妒贤能,蜚廉之政任恶来。”《吕氏春秋●当染》:“殷纣染于崇侯、恶来。”
公元前11世纪,周崛起于西方,一举灭殷,秦人成为周人的奴隶。当殷商被周人灭亡之际,嬴秦的首领也同殷纣王一起被杀。《史记●秦本纪》曰:“周武王之伐纣,并杀恶来。”恶来之父也为殷人殉葬,史记说:“是时蜚廉为纣石北方,还,无所报,为坛霍太山而报,得石棺,铭曰:帝令处父不与殷乱,赐尔石棺以华氏。死,遂葬于霍太山。”
周初,武王死后,成王即位,商纣的儿子武庚发动大规模叛乱,被周公旦平定,参与叛乱的秦人先祖被迁往各地。一部分迁往黄淮流域,这些嬴姓氏族后来在那里建立了一些小国,到春秋时有的还存在。一部分则被迁往西方,原来在殷商西陲的一部分秦人祖先,因西周占据了殷人统治区,已被赶向更远的西周边陲。这时又有被从东方迁来的部分嬴姓氏族,两部分加起来,就成为最大一支嬴姓氏族。他们被西周统治者赶向遥远荒凉的黄土高原。
西向秦人先祖与戎狄杂居,受周王室和中原诸侯的歧视甚至敌视,政治地位极低,直到周穆王时期才有所改善。《史记·秦本纪》中便有“徐偃王作乱,造父为缪(穆)王御,长驱归周,一日千里以救乱,缪王以赵城封造父”的记载。
根据《史记》记载,至少从秦人先祖大骆开始,犬丘便成为大骆一支的根据地,非子作为大骆的庶子,起初也生活在犬丘,后来周孝王听说非子“好马及畜,善养息之”,便召非子在汧渭之间主持马政,因为成效显著,受到周孝王赏识,遂被周孝王封于秦邑为附庸,并获赐嬴姓,“使复续嬴氏祀,号曰秦嬴”,此时秦族成员至少已经在西方戎狄区域生活了二百多年。从此,非子一支秦人居于秦,而作为大骆嫡系子孙的成一支则长期居于犬丘。
非子在汧渭之间养马,有其生活居址,即汧渭之会,即渭水与汧水汇合的锐角处且与渭水、汧水都不太远。非子及其后嗣获封秦邑后当有三事值得注意:一是继续主持马政,在汧渭之间养马。二是选择西犬丘作为与秦邑并用的生活居址。据考古发现与研究,西犬丘即甘肃礼县及其附近地区在地质时代一度属于热带或亚热带气候类型,这里地处西汉水流域,山间谷地开阔,自然条件优越,并且有较为丰富的盐业资源,非常适于人类生活与大规模的马匹养殖。这一定是秦人卜居的重要原因。三是为周王室抗击戎狄。
《史记·秦本纪》载:“秦嬴生秦侯。秦侯立十年,卒。生公伯。公伯立三年,卒。生秦仲。秦仲立三年,周厉王无道,诸侯或叛之。西戎反王室,灭犬丘大骆之族。”犬丘大骆之族被西戎灭掉,秦人力量只剩下非子一支。周宣王即位,乃以秦仲为大夫(在位23年),秦为捍卫周王室同西戎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公元前825年,秦仲奉周宣王之命讨伐西戎,但出师不利,最后自己也在公元前822年的伐戎中丧命。秦仲死后,周宣王又召秦仲的儿子庄公昆弟五人领兵七千同西戎作战。这一次取得很大胜利,夺回了被西戎占领的犬丘。犬丘曾是周孝王时秦人的居住地。周宣王封秦庄公为西垂大夫,地位略高于附庸,并将原大骆地犬丘一并封给庄公,秦在周王室衰落中开始强大。
由于周天子的恩惠,以及秦人与西戎的刀兵之仇越来越深,秦人首领讨伐西戎的意志更加坚定。庄公的大儿子世父发誓赌咒要杀戎王,并将继位的机会让给他的弟弟襄公,自己率人去与戎作战。公元前777年秦襄公即位。这时戎狄势力更加猖獗,竟围攻犬丘,并掳走世父,一年多才将其放回。当时秦人核心居住区在西犬丘,如果犬丘与西犬丘为同一地点,世父被掳走,就意味着秦人力量受到沉重甚至毁灭性打击,这与史记不符。秦在戎狄进攻面前采取两个措施:一方面秦襄公将自己的妹妹嫁给西戎中的丰王为妻,以便分化戎人;另一方面迁都汧邑,节节向东逼近。秦襄公率秦兵护送周平王东迁有功,被封侯领国后,秦国已由大夫上升为与齐、晋等大国地位平等的诸侯,历史进入了春秋时代。
秦始皇家族的发家史
公元前221年,秦国的大军挺进齐国的都城临淄,齐国灭亡,随着这个东方大国的灭亡,秦统一了天下。汉朝贾谊说过,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可见秦国为灭亡六国准备了多少年。那么,始皇帝的家族是怎么发展的呢?
西周第八位天子周孝王时期,秦人的首领是非子,非子善于养殖,他养的马繁殖快,长的膘肥体壮,由当地人报告周天子,于是非子被派到汧水和渭水之间主管马匹,由于马养的好,被封于秦,并让秦人“复续嬴氏,号曰秦嬴”,这是秦人得到采邑的开始。采邑只是卿大夫的封地,但是远远比不上真正的诸侯。卿大夫只有领地,没有政权。所以,秦人最初的地位比东方的诸侯如晋、齐、燕的地位要低的多。
随着周幽王烽火戏诸侯,申国和缯国、犬戎攻灭周幽王,西周灭亡。周平王东迁洛邑,周王室更加衰落。但是,秦人审时度势,发兵勤王,又率大军护送平王东迁。这个秦人就是秦襄公。
秦襄公这次立下了赫赫战功, 为了报答秦襄公的救援,周天子封他为诸侯,并把岐山之西的土地赏给了秦,虽然现在这些土地在犬戎的手里,但是秦人如果攻打他却是合法的。这一次,秦国封侯可以和原来的诸侯国平起平坐。东周时期非常注重名分,秦有了诸侯的名分,为秦国统一天下奠定了基础。其二,有了攻占西戎的合法性。
秦穆公即位后,听由余的建言,用他的计划攻打西戎,吞并了十二个西戎国,扩土千里,称霸西戎。这奠定了秦国的基业。第二,秦穆公积极准备东扩。先用五张羊皮换来了百里奚和蹇叔,两位王佐之才。三救晋国之难,显示了秦国的道义。推晋文公上位,与晋国合作,秦穆公三十六年,秦穆公率军进攻晋国,大败晋军,夺得了王官和交鄗地。但是晋国仍然没有受到重创,晋国仍然是秦国东扩的最大障碍。
秦穆公去世后,秦国历经十五代国君,二百六十年左右秦国贵族都忙于争权,没有什么大的作为。直到孝公,秦国再次崛起,并且一发不可收拾,最终吞并六国。
秦孝公即位,三家已分晋,东方六国都成了气候,当时秦国地处偏远,不能参加中原的诸侯会盟,被视之为蛮夷,并且国力不显。秦孝公想奋发图强,让秦国再次崛起。但是,也需要王佐之才辅助,所以向天下人提出,不管谁让秦国强大,就高官厚禄,分给土地。这个时候,商鞅出现了,他从魏国到了秦国。
商鞅的到来,与秦孝公长谈,表达出了变法强国的思想。经过商鞅的变法改革,秦孝公的大力支持,秦国一步步的变强。很快,秦国的军队更加强大,被六国称之为虎狼之师。
秦惠文君即位,错失了苏秦,让东方六国合纵成功,表明秦国进攻六国任何一个国家,其他五国都要发兵救援,这一次合纵成功,秦国十五年没有出兵函谷。张仪到来,各个击破,破解了六国统一战线,并且各国开始称王,秦国的秦惠文君也称秦惠文王,他在位时,派司马错伐蜀,得到蜀地天府之国,秦国占据了关中和蜀地,迈出了统一天下的一大步,加快了统一的步伐。
秦昭襄王即位之初,朝中大权在王后和魏冉手中,昭襄王夺回了王权,重用范睢,采取了他的远交近攻的策略,确定了秦国一统天下国策。重用战神白起,把东方六国都打残了,使得六国再也无力与秦国争雄。
秦昭襄王去世后,后来的两位国君都在位时间不长,最后秦王政即位,是为嬴政。
嬴政即位,秦国已经空前强大,他任用李斯等贤才,王翦等将领,对六国逐个击破,最终统一了天下,结束了春秋战国时期。
嬴政建立秦朝,创立中央集权制,书同文,车同轨,用皇帝称号,自称始皇帝。南击百越,北拒匈奴,进一步扩大秦朝版图,为华夏今天的版图奠定了基础。但是秦国为了统一天下,奋六世之余烈,准备那么长时间,才灭亡了东周,统一了天下。
殷商为满清、西方白人祖先的一点证据|“鸟”
本文属于【文行忠信】宗伯学知识普及系列 作者宗伯正曜
简述
殷商是西方白人、满清人的祖先。鸟崇拜。我们忽悠了世界。分辨关键点。我们崇拜什么。古儒学。
殷商是西方白人祖先
公元前1143年之前,熏商(殷商)人侵略和强占了参国百姓的城市和邦国。中华民族自称参人,参人痛恨这些强盗,因参商永世不相见,把他们称作“商人”,即薰商、殷商,荤商,薰鬻或者薰育戎狄人。
清朝改成殷商。殷商就是西方白人祖先。我们和西方白人是万年世仇。
殷商是满清人祖先
清朝人是殷商后裔。现代科学叫做通古斯人种。
很多满族人个头高挑,身材修长,五官比较立体,高鼻梁大眼睛,皮肤特别白皙,俗语里“肤白貌美大长腿”所说的就是满族与汉族通婚所生出的女子。
满族人“皮肤白,大眼睛高鼻梁”与西方白人特点完全一样,甚至还有黄胡子黄头发等特征。满族男子比较高大健康,而满族女子特别美丽漂亮。如果是满汉混血就更加窈窕出众。
鸟崇拜
殷商人自称玄鸟之后,母亲叫做简狄,出自有娀氏,狄、娀就是熏育戎狄的隐晦称呼。简狄看见玄鸟堕卵,随即取吞之,因孕生契。因此殷商人崇拜鸟,把鸟当成祖先。以至沿袭于千载后世。
《史记》殷契,母曰简狄,有娀氏之女,为帝喾次妃。三人行浴,见玄鸟堕其卵,简狄取吞之,因孕生契。
(点窍)西方白人各国都有关于鸟崇拜的传统,如和平鸽、不死鸟,火鸟、埃及太阳鸟、印度大鹏鸟、德国崇拜鹰,这些鸟崇拜传统即来源于我国古代的殷商文化。玄鸟就是鹰,黑色的鸟。请读者自行检索有关西方鸟文化知识。
我们忽悠了世界
鸟崇拜文化在千载流传中出现了很多变化,万变不离其宗。
如日本人的祖先(父系)是熏育戎狄人,日本文化中的金乌、三足鸟,原型是玄鸟,也就是鹰,我们痛恨殷商,故意把玄鸟说成乌鸦,日本人饱受中华影响,忘记了真正的熏育戎狄传承,现在还稀里糊涂的把乌鸦当成神鸟来崇拜。
清朝人不懂文化,相信汉人的忽悠,把乌鸦当成圣鸟、祖先,如“索伦杆”。
汉民族饱受满清人欺压掳掠,故意把乌鸦当成不祥之鸟,但是一些懂文化、有传承的夷狄遗老遗少居心叵测,不遗余力的美化乌鸦,编造各种乌鸦的神话,为了和先师孔子、儒学拉上关系,杜撰“乌鸦不进曲阜孔林“等等,纯属挂着羊头卖狗肉,胡说八道。
关键点
分辨夷狄与中华文明的区别关键就是----崇拜鸟图腾。
崇拜美化鸟图腾的就是夷狄人—如和平鸽、乌鸦、鹰等,此外还有变形的如美洲印第安人,头上插羽毛也属于鸟崇拜。十字架也是鸟变形,天使也是鸟变形。树图腾也是源自鸟崇拜。
印第安人就是殷商人直系后裔。澳大利亚土著也是熏育戎狄人后裔,不过与我们比美洲印第安人血缘要近一些,这些源流存在于宗伯儒子口传历史中,在此不予赘述。
我们崇拜什么
留给读者朋友一个思考题,如果夷狄人崇拜鸟,那我们华人祖先崇拜什么呢?
如果答案是“龙”,属于积累不足,古文史知识比较苍白,最多明白一些诸如“夷狄人为什么崇拜鹰”,“鹰与蛇是天敌”,华人是龙蛇,夷狄人美化鹰来压制蛇等等粗浅问题。龙蛇之争,是数千年来汉文化与夷狄文化之间的斗争。
但是在这之前呢?我们崇拜什么?
如果搞不清楚“我们崇拜什么”这个问题,就会永远徘徊在中华古文史边缘,无法了解真相。
古儒学、雅言
古儒学典籍中一直隐藏着世界上最隐秘的记录,例如人类起源、世界文化起源、文字起源、人种、龙崇拜以及至今无法破解的科学理论,谁掌握儒学精髓谁就能成为世界上最伟大的民族。想要获知这些隐秘必须通晓“雅言”。
雅言一直掌握在古儒士族群体中,现代文学和史学源自汉儒,当时属于民间学者,不通雅言。秦嬴焚书坑儒,下院弟子为了掩护大宗伯逃亡而集体牺牲。之后宗伯学分成显宗和隐宗两支,显宗弟子传《易》,隐宗弟子传《诗》,从两千年前一直延续到今天,如今也濒临灭绝,后继无人。
驰驱
我的子女资质非上上之选,一年前卖掉自住房子筹措经费,为流传先秦古儒文化,到处寻访聪慧之子,可惜再也找不到净如云天的孩童,我曾拜访各个高等学府,向各级政府部门毛遂自荐,跑遍各大知名出版社,写邮件给无数著名学者,站在文联、作协、科院大门之外苦等,但是收效甚微,并无怨言,世人视我如骗子不足虑,而患古儒学之不传也。我的水平本就低微,没有上过高中,出身贫苦之家,曾打工切冻鸡而冻坏了手指关节,导致无法提笔与操作键盘鼠标困难,如今衰病缠身,再也无法应付长途跋涉与久坐,先秦古儒学到我为止,恐成绝响。我把所知道的一些古史写出来,请读者们以史为鉴,对照学习。期盼来生永远留在神明身边,不再回转世间沾染尘世浮华喧嚣。
戍国无悔
闻鸡起舞思祖逖,
枕戈待旦效刘琨。
苌弘碧血山河在,
践此残躯立国门。
本文作者简介:
宗伯正曜 ,本名陈政耀,字翼云,号大仆,参周宗伯学弟子。远祖桐城姚氏,近祖金匮陈氏,宗伯大卜一脉兆人后裔,治学师从先师孔子(宗伯内传曰周朝尊号鲁姬丘子、子姬孔子),立身师从先师卧农先生(宗伯内传曰先师诸葛孔明,名亮,因在襄阳躬耕陇亩而自号卧农,并非世间流传的道号卧龙),赞宾介师宗伯牖中先生,拜师时间为1988年(戊辰),拜师地点为中国山东省济南市大明湖畔遐园西廊岳飞手书《前出师表》碑文之下。
上古参周宗伯经学(古文经学)师从宗伯牖中先生,拜师时间为1975年(乙卯),拜师地点为中国山东省济南市趵突泉畔观澜亭。当时正值中国文化大革命末期,拜师仪式一切从简,因此缺赞宾介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