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 1、齿轮模数计算公式是什么?
- 2、齿轮的计算公式
- 3、齿轮的计算公式?
- 4、齿轮的计算公式是什么?
- 5、齿轮的计算方法?
齿轮模数计算公式是什么?
公式:模数m = 分度圆直径d / 齿数z = 齿距p /圆周率π。
根据你的题目,我们还需要知道的数值有:分度圆直径数值和齿距数值。
简单来说,可以量一量齿轮外径,数一数这个齿轮一共多少齿。用这个齿轮的外径÷(这个齿轮的齿数+2)=模数。
相关信息:
小模数齿轮冷挤成型工艺,在国内正式用于生产也就是近20 多年的时间,目前小模数齿轮冷挤成型工艺,主要应用于汽车起动电机、单向离合器等关键部件上。
以及单向离合器上的驱动齿轮和减速行星齿轮及内齿圈的生产上,齿轮模数一般在4 mm 以下。冷挤成形齿轮的材料一般采用低碳钢、中碳钢、低碳合结钢、铜材、铝材等。
延伸性好,冷硬效果低的金属材料均可用作冷挤成型材料。冷挤成型的齿轮精度一般在GB/T100958-12 级,成形齿轮的精度取决于模具的精度。
国内冷挤齿轮模具的加工都采用电火花加工成形,用高精度进口慢走丝线切割机加工的齿轮凸、凹模精度在GB/T10095 6~7级之间,最高也可以达到5 级。冷挤成形的齿轮精度要比模具齿轮凸、凹模精度低1~2级。
如再经过热处理,因热处理变形,齿轮精度等级还会下降1~2 级。因此,齿轮最终精度最高只能达到GB/T10095 8 级。冷挤齿轮的精度与模数之间也存在一定的关系,热处理的变形与模数之间也存在很大的关系。模数小,齿轮精度等级的变化相对也较小一些。
齿轮的计算公式
齿轮传动比计算公式
传动比=从动轮齿数/主动轮齿数=主动轮转速/从动轮转速i=z2/z1=n1/n2
1、传动比是机构中两转动构件角速度的比值,也称速比。构件a和构件b的传动比为i=ωa/ωb=na/nb,式中ωa和ωb分别为构件a和b的角速度(弧度/秒);na和nb分别为构件a和b的转速(转/分)。
2、当式中的角速度为瞬时值时,则求得的传动比为瞬时传动比。当式中的角速度为平均值时,则求得的传动比为平均传动比。理论上对于大多数渐开线齿廓正确的齿轮传动,瞬时传动比是不变的;对于链传动和摩擦轮传动,瞬时传动比是变化的。对于啮合传动,传动比可用a和b轮的齿数Za和Zb表示,i=Zb/Za;对于摩擦传动,传动比可用a和b轮的直径Da和Db表示,i=Db/Da。
3、多级减速器各级传动比的分配,直接影响减速器的承载能力和使用寿命,还会影响其体积、重量和润滑。传动比一般按以下原则分配:使各级传动承载能力大致相等;使减速器的尺寸与质量较小;使各级齿轮圆周速度较小;采用油浴润滑时,使各级齿轮副的大齿轮浸油深度相差较小。
4、低速级大齿轮直接影响减速器的尺寸和重量,减小低速级传动比,即减小了低速级大齿轮及包容它的机体的尺寸和重量。增大高速级的传动比,即增大高速级大齿轮的尺寸,减小了与低速级大齿轮的尺寸差,有利于各级齿轮同时油浴润滑;同时高速级小齿轮尺寸减小后,降低了高速级及后面各级齿轮的圆周速度,有利于降低噪声和振动,提高传动的平稳性。故在满足强度的条件下,末级传动比小较合理。
5、传动比=使用扭矩÷9550÷电机功率×电机功率输入转数÷使用系数
6、传动比=主动轮转速除以从动轮转速的值=它们分度圆直径比值的倒数。
即:i=n1/n2=D2/D1
i=n1/n2=z2/z1(齿轮的)
齿轮的计算公式?
计算公式:齿顶圆直径=(齿数+2)*模数 分度圆直径=齿数*模数 齿根圆直径=齿顶圆直径-4.5模数比如:M4 32齿 齿顶圆直径=(32+2)*4=136mm 分度圆直径=32*4=128mm 齿根圆直径=136-4.5*4=118mm拓展:模数是决定齿大小的因素。齿轮模数被定义为模数制轮齿的一个基本参数,是人为抽象出来用以度量轮齿规模的数。目的是标准化齿轮刀具,减少成本。直齿、斜齿和圆锥齿齿轮的模数皆可参考标准模数系列表。随着工业发展水平不断提高,定制的大批量生产齿轮很多都使用非标的模数,使其意义被弱化。如果齿轮的齿数一定,模数越大则轮的径向尺寸也越大。模数系列标准是根据设计、制造和检验等要求制订的。对于具有非直齿的齿轮,模数有法向模数mn、端面模数ms与轴向模数mx的区别,它们都是以各自的齿距(法向齿距、端面齿距与轴向齿距)与圆周率的比值,也都以毫米为单位。对於锥齿轮,模数有大端模数me、平均模数mm和小端模数m1之分。对于刀具,则有相应的刀具模数等。标准模数的应用很广。在公制的齿轮传动、蜗杆传动、同步齿形带传动和棘轮、齿轮联轴器、花键等零件中,标准模数都是一项最基本的参数。它对上述零件的设计、制造、维修等都起着基本参数的作用(见圆柱齿轮传动、蜗杆传动等)。计算公式:模数m = 分度圆直径d / 齿数z = 齿距p / 圆周率π从上述公式可见,齿轮的基本参数是分圆直径和齿数,模数只是人为设定的参数,是一个比值,它跟分圆齿厚有关,因而能度量轮齿大小,是工业化过程的历史产物。
齿轮的计算公式是什么?
齿顶高=齿高系数*模数齿根高=(齿高系数+顶隙系数)*模数全齿高=齿顶高+齿根高=(2*齿高系数+顶隙系数)*模数分度圆直径=模数*齿数基圆直径=分度圆直径*cos20(标准齿轮)具体a代表什么我忘了齿顶圆直径=分度圆直径+2*齿根高齿根圆直径=分度圆直径-2*齿根高齿锯=π*模数齿厚=齿锯/2齿槽宽=齿厚标准中心距=分度圆直径之和/2=模数*(次数之和)/2这些是最基本的,你知道了也没什么用,很抽象,建议你还是找本书看,有图的话一下就理解了!
齿轮的计算方法?
齿轮的直径计算方法:
中心距a=1/2*m(z1+z2)
齿顶圆直径=(齿数+2)*模数(正常齿)
分度圆直径=齿数*模数
齿根圆直径=(齿数-2.5)*模数(正常齿)
比如:M4、齿32
齿顶圆直径=(32+2)*4=136mm
分度圆直径=32*4=128mm
齿根圆直径=32-2.5 *4=118mm
这种计算方法针对所有的模数齿轮(不包括变位齿轮)。
模数表示齿轮牙的大小。
齿轮模数=分度圆直径÷齿数=齿轮外径÷(齿数+2)
齿轮模数选择
齿轮模数国家标准为GB1357-78。
优先选用模数:0.1mm、0.12mm、0.15mm、0.2mm、0.25mm、0.3mm、0.4mm、0.5mm、0.6mm、0.8mm、1mm、1.25mm、1.5mm、2mm、2.5mm、3mm、4mm、5mm、6mm、8mm、10mm、12mm、 14mm、16mm、20mm、25mm、32mm、40mm、50m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