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 1、公元是怎么定义的
- 2、太阳是不是杀害恐龙的真凶?
- 3、关于西元年换算
- 4、台湾地区使用西元来记年份,那么西元和公元有什么区别 台湾地区使用
- 5、西元和公元有什么区别与联系
- 6、请问"西元"和"公元"是同样的意思吗
公元是怎么定义的
公历纪元 公历纪元,简称“公元”,是国际通行的纪年体系。以传说中耶稣基督的生年为公历元年(相当于中国西汉平帝元年)。
“公历纪元”产生于基督教盛行的六世纪,当时,为了扩大教会的统治势力,僧侣们把任何事情都附会在基督教上。公元525年,一个叫狄奥尼西的僧侣,为了预先推算七年后(即公元532年)“复活节”的日期,提出了所谓耶稣诞生在古罗马的狄奥克列颠纪元之前284年的说法,并且主张以耶稣诞生之年作为起算点的纪元,这个主张得到了教会的大力支持。公元532年,教会把狄奥克列颠纪年之前的284年作为公元元年,并将此纪年法在教会中使用。到1582年罗马教皇制定格里高利历时,继续采用了这种纪年法。由于格里高利历的精确度很高,而为国际通用,所以被称为公历。从此,教士所臆造的耶稣诞生的年份便被称为公元元年。所谓“公元”,就是公历纪元。
公元常以 A.D.(拉丁文 Anno Domini 的缩写,意为“主的生年”)表示,公元前则以 B.C.(英文 Before Christ 的缩写,意为“基督以前”)表示。
这种纪年体系开始在欧洲各国采用。中国从辛亥革命后的次年(1912年)起采用公历月、日,但同时采用中华民国纪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纪年采用世界大多数国家的公元纪年制度,这是1949年9月全国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协商决定的。会上,大家一致认为,应采用现代世界大多数国家公用的纪年制度,即用公元为新中国的纪年。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的四项决议的第二项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纪年采用公元”。
世界各国关于纪年的方法有很多,不过目前世界上最通用的是公元纪年法。除此之外,还有干支纪年法、天文纪年法、历史纪年法、帝王年号纪年法等。另外,还有伊斯兰教纪元、佛教纪元、犹太教纪元以及希腊纪元、日本纪元等。
在中国,早在公元前2000多年就有了自己的历法。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中国使用的是“干支纪元法”,即把十天干和十二地支分别组合起来,每60年为一个周期。
由于公元纪年的起点是公元1年,而没有“公元0年”,所以大多数对公元纪年有充分了解的科学家和世界上大多数权威天文机构,都明确支持21世纪始于2001年的说法。
历史纪年的起算年代,如公历以传说的耶稣出生那一年为元年。
历史上各国有不同的纪元。希腊人以公元前776年(即第一次奥林匹亚竞技会)为纪元,罗马人以公元前754年至前753年(建罗马城)为纪元,阿拉伯人以公元622年(穆罕默德由麦加迁麦地那)为纪元。中国纪元始于公元前841年(西周共和元年)。自汉武帝建元元年(前140年)后,历朝皇帝都立年号纪元,也有的皇帝中途改元的。现在世界上多数国家采用公元纪元。
中国历史上有许多朝代,每一朝代有不同君王统治。从汉朝开始,君王又各有年号,一个年号沿用一两年到几十年不等。对地质年代的划分,大体上也是这样从粗到细(当然有的皇帝特别喜欢改元,甚至一年改两次,比如公元696年是武则天治下的“万岁登封”元年和“万岁通天”元年。这种极端情况就不要追究了,本来就只是粗略的类比嘛)。我们很难将人类史上的某个事件精确定位到某天的几点几分,出于类似的道理,对地质年代也不用指望能精确到年——对大多数时期的界定,能够做到误差在几万年之内,就很不容易。
地质年代最大的单位称为“宙”,往下依次分为代、纪、世。它们对应的地层或地质纪录则称为宇、界、系、统。比如一种在中国辽西发现的长翅膀的恐龙,生活在“显生宙-中生代-白垩纪-早白垩世”,它所在地层属于“显生宇-中生界-白垩系-下白垩统”——描述时间的时候,用“早、中、晚”;而描述空间(地层顺序)的时候,就用“下、中、上”。时间再往下还可细分到期、时,对应地层称为阶、时带,这些就相当专业了,非专业读者很少会接触到。
显生宙的名字指“看得见生物的年代”,它开始于5.42亿年前的寒武纪,直到现在。为了解释显生宙与此前年代的区分,必须先重点介绍一下寒武纪(Cambrian Peroid)。它于1835年由英国地质学家塞奇韦克命名,源自发现这一时期地层的威尔士北部寒武(Cambria)地区,后者的名字可追溯到古威尔士语里的Cymry,意为“反抗盎格鲁-撒克逊人入侵的同胞”。在被确立为正式的地质年代之前,寒武纪就是地球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概念:它是当时人们发现多细胞动物化石的最早时期。后来逐渐发现了寒武纪以前的多细胞动物,例如于6亿多年前的埃迪卡拉纪生活在今澳大利亚南部的动物群。寒武纪因此也被重新理解为两侧对称动物首次出现的年代,这类原始动物的典型代表就是扁虫(虫子没有骨头也没有硬壳,当然不会留下化石,可是它们的洞穴会变成化石)。此外,寒武纪还产生了进化史上的一个重要事件“寒武纪大爆发”,在很短(地质意义上的很短,其实也有数百万年之久)时间内,生物种类突然丰富起来,呈爆炸式的增加。它意味着,生物进化除了缓慢渐变,还可能以跳跃的方式进行。
有了寒武纪这个名称后,更深、更早的那些地层,就被自然地称为“前寒武纪”地层。它并不是一个纪,而是指寒武纪以前的所有时代。在20世纪,人们习惯用“隐生宙”(生命隐藏的年代)来称呼这个时期,但现在已很少用,而仍将从地球诞生到寒武纪开始前(也就是显生宙开始前)的漫长岁月称为前寒武纪。除了它的末期——埃迪卡拉纪,前寒武纪的大多数年代里可研究的东西太少,也谈不上什么代表性的地层,所以虽然也分为太古宙和元古宙两个宙,但两者的界限——距今25亿年——纯属人为划定,下分的代和纪如成铁纪、造山纪、覆冰纪之类也是理想化的设定,并非根据实在的地质记录而定义。太古宙的开始年代也没有划定。有人建议把太古宙之前地球上没有生命、如冥府般不可测的时期称为冥古宙,但国际地层委员会(ICS)发布的2004年版地质年代表里并没有正式采纳这个词。
另外,原先在元古宙末期、寒武纪开始之前,还定义过一个“震旦纪”,它开始于约8亿年前,是生命发展承前启后的重要时期,名字源自古印度人对中国的称呼“日出之地”。但目前在国际上也不采用了,新的地质年代表中,震旦纪原来指代的时期基本上由覆冰纪和埃迪卡拉纪代替。
显生宙分为古生代、中生代和新生代,其下又细分为多个纪。最常与那些稀奇古怪的灭绝生物联系起来的,就是这些纪的名字。而从这些名字里可以清楚地看到,英国是早年地质学的中心,特别是古生代:奥陶纪和志留纪的名字都来自寒武区古代威尔士民族的名字,泥盆纪的英文名直译过来就是“德文纪”,代表地层发现于英国德文郡。石炭纪源自英国的一套煤炭地层。二叠纪的直译是“彼尔姆纪”,地层发现于俄罗斯乌拉尔山的彼尔姆城,二叠纪是中国按地层特点所作的意译。在古生代,蕨类植物、鱼、两栖动物繁盛起来。随后是巨大爬行动物华丽登场的恐龙时代——中生代,它包括三叠纪、侏罗纪和白垩纪。三叠纪得名于德国西南部的三套地层,侏罗纪得名于瑞士和德国交界处的侏罗山,白垩纪则得名于英吉利海峡上由白垩土形成的白色断壁。
在距今6550万年前,恐龙灭亡了,原先在它们的阴影下苟且偷生的哺乳动物在新生代兴盛起来,成为地球新的统治者。新生代原本分为第三纪和第四纪,在新的年代表中变成了古近纪和新近纪。下分7个世,从最早的古新世到最近的更新世和全新世,总之是一个比一个“新”就对了。
列表
古生代
前寒武代:600—564
寒武系 前期:564—535 中期:535—515 后期:515—500
奥陶系 500—436
志留系 436—409
泥盆系 前期:409—389 中期:389—378 后期:378—360
石炭系 前期:360—335 后期:335—284
二叠系 284—250
中生代
三叠系 前期:242—237 中期:237—229 后期:229—208
侏罗系 前期—中期:208—159 后期:159—140
白垩系 前期:140—94 后期:94—64
太阳是不是杀害恐龙的真凶?
恐龙死亡的真正原因是彗星的撞击
目前科学界对恐龙灭绝的说法不一,就恐龙灭绝的解释最多的是:在恐龙生活的时代,有一颗小行星突然撞击地球,撞击所产生的灰尘遮天蔽日,造成地球产生温室效应,使恐龙突然灭绝。
以上对恐龙突然灭绝的解释无论从生物学、物理学、和自然科学以及自然现象角度上来讲,是无法确定的。试想如撞击发生在今天,没有其它原因,就因为灰尘遮天蔽日,地球上的大部分生物能够灭绝吗?显然是不可能的。经过观察和大量的实验,本人得出的答案是:恐龙灭绝的原因是由于地球自转速度减慢所造成的。
众所周知,地球的引力自诞生之日起,到现在是没有改变的,也就是说恐龙时期和现在的地球引力基本上相差无几,那么为什么在引力没有改变的情况下,几千万年前生存的大型动物现在没有了呢?就算恐龙因其它原因灭绝了,但是也应该有跟其体重相当的陆地动物出现在今天,可是现实中没有。几千万年以前可以生存的动物,为什么放在今天的环境里不能生存呢?为什么几千万年前陆地最大动物的体重是现在陆地动物体重的十几倍,为什么经过千万年生存到现在的动物都几乎是爬行动物呢?
在几千万年以前,最大的恐龙可以长到几十米长,体重可达一百吨左右,如果把它放在现在这个环境中,这样一个庞然大物,仅靠四条腿是根本无法支撑自身体重的,况且恐龙的脖子非常长,如果把它放在现实生活中,恐龙要想把血液从心脏输送到脑部需要非常大的压力,这样大的压力只有金属材料泵才可以做到,恐龙的心脏怎么可能产生这样大的压力呢?恐龙的脖子那么长,在现在如果想控制好它,其所产生的拉力必须用钢丝绳才可以完成。
种种迹象表明,在几千万年以前地球上有一种神奇的力量支撑着地球的万物,使其能够繁衍生息。
这是一种什么样的神奇力量呢?答案是:地球的自转速度即——离心力。
众所周知,旋转物体的旋转速度越快,产生的离心力越大,物体的质量就越小,也就是说,几千万年以前地球的自转速度比现在地球自转速度要快。
让我们回到几千万年前,地球上生活着许多动物和植物,所有的陆地都被巨大的植物所覆盖,因为地球自转速度快的原因,动植物生长的速度非常快,陆地上积满了厚达数公里的有机物(植物的茎、叶等)这就是现在地球上石油和煤炭的前身,动物们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
突然有一天,一颗小行星撞击了地球,动物们四处逃命,因小行星的巨大撞击,使得地球自转速度降低,离心力减小,导致地球上的动物无法支撑自身的体重和其它正常的生理需求,在很短的时间内死亡。特别是大型动物,如恐龙等,遭到了毁灭性的打击,撞击所产生的灰尘遮天蔽日,使得地球产生了温室效应,很多植物见不到阳光而无法进行光合作用,导致植物大面积死亡(植物的大面积死亡,使得现在的地球上有了大量石油和煤炭),以至于地球在几千万年前变成了一个名副其实的荒凉的星球。
地球经过数万年的休养生息,开始出现了新的生物,因地球自转速度的制约,进化出了现在矮小的动物和植物,种种迹象表明,千万年前的生物在现在的环境中是无法生存的,根据实验推论,如果计量器不变,把一个体重60公斤的人放在恐龙时代的环境中,称得他的体重应该只有5公斤左右,如果把一个体重80吨恐龙放在现代环境里,称得体重应该是1000吨左右,在现在的环境中恐龙的四条腿是根本无法支撑自身体重的,这就是恐龙灭绝的主要原因。所以说小行星撞击地球,原则上不能将恐龙迅速灭绝,而撞击使地球的自转速度变慢,离心力减小,这才是恐龙突然灭绝的主要原因之一。
根据以上论据推论,如果人类未来定居月球,就不能像现在科学界所说的那样了,地球和月球的人类可以自由的在月球和地球上旅行,为什么呢?原因是月球的引力是地球1/6,也就是说,土生土长的月球人是无法在地球上生活的,因为月球人的身高和体重是地球人的6倍,可以这样说,只有地球人到月球上观光旅游,而月球人是不能到地球上来生活的。
从以上科学的分析得出的结论是:引力的大小是由星体自身的旋转速度决定的。
关于西元年换算
辛未年己亥月戊子日 羊年 农历十月初九
黄帝纪年4689年
西元就是公元有位仁兄已经指出了
台湾地区使用西元来记年份,那么西元和公元有什么区别 台湾地区使用
西元和公元是一样的.西元=公元.
台湾地区使用的是民国年.民国元年为1912年.
今年为民国97年.
用年份2008-1911=97
西元和公元有什么区别与联系
耶稣的降生把人类历史划分A.D.和B.C.两部分。B.C.是Before Christ(基督以前)的缩写;A.D.则是拉丁文Anno Donmini (in the year of our Lord ,我们主的纪年)的缩号。A.D.通常译为公元、西元或纪元,有些基督徒则译为主后;B.C.则译为主前。用于记录年代时,B.C.置于数字之后,如986B.C.,而A.D.则置于数字之前,如A.D.386。也就是说,公元和西元是一样的。根据《现代汉语词典》(1998年修订版)上的解释。西元:旧时指公元。即西元=公元。
请问"西元"和"公元"是同样的意思吗
西元,又称耶元或耶历,就是以基督出生为元年的西方纪年法。就是中国大陆用的公元纪年。
耶稣的降生把人类历史划分a.d.和b.c.两部分。b.c.是before christ(基督以前)的缩写;a.d.则是拉丁文anno donmini (in the year of our lord ,我们主的纪年)的缩号。a.d.通常译为公元、西元或纪元,有些基督徒则译为主后;b.c.则译为主前。用于记录年代时,b.c.置于数字之后,如986b.c.,而a.d.则置于数字之前,如a.d.386。也就是说,公元和西元是一样的
公元的来历
公元是“公历纪元”的简称,是国际通行的纪年体系。以传说中耶稣基督的生年为公历元年(相当于中国西汉平帝元年)。
公元常以 A.D.(拉丁文 Anno Domini 的缩写,意为“主的生年”)表示,公元前则以 B.C.(英文 Before Christ 的缩写,意为“基督以前”)表示。
这种纪年体系开始在欧洲各国采用。中国从辛亥革命后的次年(1912年)起采用公历月、日,但同时采用中华民国纪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纪年采用世界大多数国家的公元纪年制度,这是1949年9月全国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协商决定的。会上,大家一致认为,应采用现代世界大多数国家公用的纪年制度,即用公元为新中国的纪年。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的四项决议的第二项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纪年采用公元”。
世界各国关于纪年的方法有很多,不过目前世界上最通用的是公元纪年法。除此之外,还有干支纪年法、天文纪年法、历史纪年法、帝王年号纪年法等。另外,还有伊斯兰教纪元、佛教纪元、犹太教纪元以及希腊纪元、日本纪元等。
在中国,早在公元前2000多年就有了自己的历法。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中国使用的是“干支纪元法”,即把十天干和十二地支分别组合起来,每60年为一个周期。
由于公元纪年的起点是公元1年,而没有“公元0年”,所以大多数对公元纪年有充分了解的科学家和世界上大多数权威天文机构,都明确支持21世纪始于2001年的说法。
公元又称为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