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 1、集美社美发沙龙怎么样
- 2、请问陈文确是谁?
- 3、陈嘉庚是谁
- 4、集美社是什么?
- 5、陈嘉庚为什么要开学校?
集美社美发沙龙怎么样
去年回家探亲,朋友介绍来集美,点名老板阿楠剪发。非常满意。阿楠技术好,超认真,服务态度好。所以今年回家还要找他,留发专门等他。没想到青岛还有这样技术高超、优秀的美发师。他要在北京就好了。
请问陈文确是谁?
陈文确先生传略
陈文确先生1886年生于福建省同安县集美社(今厦门市集美区集美镇),兄弟七人中排行第三,念点私塾,1902年间父母双亡,贫困的家庭雪上加霜,兄弟们商量决定由他先出洋谋生。
1904年,先生南渡新加坡,几经辗转应征进入宗兄陈嘉庚初创的菠萝罐头厂,从做粗工、当财务、升为工厂总管。1918年被派往柔佛管理数千亩树胶园。并先后将四位胞弟由故乡接到南洋,都在宗兄《陈嘉庚公司》里服务。后来独自经营。
1925年,先生与六弟陈六使投资益和树胶公司,至1938年改组为益和树胶私人有限公司,陈家占股权82.5%,先生与六使、永和是陈家三董事,业务蓬勃发展,分厂遍设各地,尤其是敢于突破洋行的控制,直销欧美,并在纽约和伦敦设有代理机构,处理出口欧美贸易。同时,拥有大量树胶园。还继续筹资,向金融、保险业迈进。1940年注册资本增至200万叻币。陈六使任总经理,全权负责处理树胶贸易,先生分工负责树胶园、树胶厂和金融、保险业。
战后,益和公司复业,先生与六使和新一代人共同努力,至1947年英政府取消统制后,才出现转机。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树胶价格猛涨,益和公司发售期货近万吨胶片。7月27日,益和树胶厂在工潮中被人纵火焚毁,除保险赔偿外,实损300余万元,但期货无法应付,陈六使又不愿宣布停业。由于先生善于运筹帷幄,终于度过难关,仅数个月就还清全部所欠期货。
先生与六使又把握机遇,大规模增产,扩大营业范围,获得巨利。成为新马最大树胶贸易公司兼树胶厂之一,与李光前的南益树胶公司并驾齐驱。先生事业有成后,饮水思源,遗爱人间。
先生在南洋发展实业期间,热心公益事业,服务侨界和桑梓。从1931年5月,新加坡同安会馆成立后,就心系同侨情谊。自第一届至1940年第四届,历任同安会馆职员、常委等职。从抗战胜利后第七届至1964年第十四届,历任同安会馆主席之职达19年之久,复兴会务,团结会员,联络海外侨胞和国内乡亲,做了大量工作。1946年5月兼任新加坡同安会馆的“筹建家乡医院委员会”主席,集中侨邑力量,于1947年8月1日在同安城东创办同安同民医院,寓为同安民众健康服务之意。8月,兼任新加坡同安会馆“同美汽车路董事会”董事长,向政府收回路权,增资修理路面、桥梁,加强领导和管理,自营通车,盈利提成为集美学校经费。是冬,还主持购寄大批奎宁丸、阿的平和金鸡纳霜药片交集美学校陈村牧转同安县有关部门分发至保甲,民众手中。先生家族长期从经济上支持“同民”,而先生投资同美车路的股本和公债在1955年“同美”并归国营后,也悉数捐给同民医院为费用。
先生关心海内外教育事业。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初起,陈嘉庚创办的集美学校、厦门大学在各个阶段的经济困难、扩展规模时期和在新加坡创办水产航海、南侨师范等学校时,先生与六使均以不同的方式方法,竭诚资助,支持维持、发展,为国育才,做出了卓越贡献。因此,1941年重组集美学校校董会时,陈文确被聘为校董。在新加坡,先生被选任1951年创办的中正中学董事长;1953年至1964年,全力支持胞弟陈六使首创海外第一所华文大学——南洋大学;1956年被聘为中华女子中学董事长等。
先生在海外发迹后,不忘故土亲情,扶贫济危,有口皆碑。1938年5月,日军占领厦门后,家乡村民四处逃难,生产、生活困难重重,儿童辍学。先生为了救济难民、难童,长期不断汇回款项,置地安排部分村民生产自救,解决生活、治病医药和难童就学费用等。日本投降后,先生又汇回巨款,供村民医治战争创伤,重建家园的生产、生活之急需。新中国成立初时,国民党飞机滥炸集美学村,村民罹难、村宅被毁损失严重,先生除在新加坡同安会馆召集紧急大会,通电蒋介石制止暴行,向南洋各埠邑侨通函外,并设法扶项救济,派亲人返里赈灾等等。深受海内外乡亲颂扬。
1966年1月,先生寿终正寝,享寿80岁,生育子、女各六,均皆事业有成。(陈少斌)
陈嘉庚是谁
陈嘉庚著名爱国华侨领袖、企业家、教育家、慈善家、社会活动家,福建省泉州府同安县集美社(今福建厦门集美区)人。
1913年,回家乡集美先后创办了集美小学、集美中学、师范、水产、航海、商科、农林等校(统称集美学校)和厦门大学。厦门大学、集美学村各校师生都尊称其为“校主”。
扩展资料:
陈嘉庚对华人最大的贡献在于坚定不移的支持中国,也是新加坡的抗日事业。中国和新加坡都曾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饱受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和蹂躏,新加坡华人受虐丝毫不亚于中国本土。而当时,已经成年的李光耀正在辍学,没有资料表明他参与了抗日斗争。
相对而言,1937年,“七七”事变发生,陈嘉庚立即发起组织新加坡筹赈会,捐募新加坡币一千万元,支援抗日战争,并在国民参政会第二次大会上提出“敌未出国土前,言和即汉奸”的著名提案。
一时间,海外华人的碧血丹心,涌动全国。当日寇侵占新加坡时,陈嘉庚逃过日军的追捕,在极其艰难的条件下,坚持继续抗日。单抗日救国一款,陈嘉庚所作贡献其实已在李光耀之上,因为日寇不仅是中国的敌人,当时也是新加坡的敌人,新加坡也曾亡在日本手中。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陈嘉庚
集美社是什么?
蘑菇街是一个新型的女性买家社区,分享的基本上都是淘宝的东西。而集美社是一个导购性的网站,除了超强导向性的帮你选择商品的同时,还可以通过各种方式返积分,亲可以试试哦!
陈嘉庚为什么要开学校?
——陈嘉庚身居异邦,心怀乡国,经营实业不谋私利,立志竞争义务报效祖国,故倾资兴办教育等公益事业,以尽国民天职。
陈嘉庚先生是伟大的爱国主义者、杰出的华侨领袖、著名实业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
陈嘉庚于1874年10月21日出生在福建省同安县集美社(即现厦门市集美区)。十七岁往新加坡从父经商,后独立经营菠萝罐头厂、米店和橡胶园等。1916年后,以橡胶和胶制品业为主,鼎盛时期其销售网遍及全球,谓新马树胶王国的四大开拓者之一,成为驰名海内外的大实业家。
陈嘉庚身居异邦,心怀乡国,经营实业不谋私利,立志竞争义务报效祖国,故倾资兴办教育等公益事业,以尽国民天职。早于1913年在家乡创办集美小学,后又增办师范、中学、水产、航海、商业、农业等校,统称为“集美学校”。1921年,陈嘉庚创办厦门大学,亲自选择校址、校长,主持建筑校舍,以及高薪聘请师资等,设文、理、法、商、教育等五院十七系,为海内外培养高等人才。在侨居地新加坡亦倡办和赞助许多学校,形成陈嘉庚广泛的开放型教育体系。尽管遇世界经济危机,企办业经营未能转机,他仍多方筹措校费,百折不挠维持办学。1932年,当外国财团答应以停止支持厦门大学和集美学校为条件保护其企业经营,即遭他断然拒绝。直至1937年春无力支持,遂无条件地将厦门大学献给政府。厦门大学改为“国立”后,他极为关注其发展。1940年回国慰问期间,还特地到迁往内地长汀的学校视察;1949年归国亦来校访问;1952年定居集美后,仍继续募资、筹划扩建学校规模。在他的倡导下,许多华侨捐资兴学蔚然成风,影响深远。他不但为教育事业鞠躬尽瘁,而且具有卓越的教育思想,提倡学生要在德育、智育、体育诸方面全面发展,倡办职业技术教育,高度重视师范教育,以及重视校长、教师在办学中的决定作用等等。他还推行社会教育,亲建集美鳌园“博物大观”和倡建厦门华侨博物院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