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d里怎么画电感
作图前,需要左键单击“绘图(D)”再单击“绘图网格”将其中的“水平间距”(Z)和“竖直间距(V)”中的数值设为最小。
一, 制造“预制件”。 所谓“预制件”,就是把电源、电灯、电流表、电压表等元件的符号和实物图预先用Word里的绘图工具画好,储存为一个Word文件,以后画图时通过复制即可达到快速画图的目的。下面我以比较复杂的电流表的电路符号和实物简图为例,说明画“预制件”的过程。
1)电流表符号的画法。单击“绘图”工具里的“椭圆,”然后按住“shift”键,画出一个大小适中的正圆,选取这个圆,再单击“填充颜色”,弹出对话框,选中“白色”,线条颜色默认为黑色即可(一定要选择白色,以便以后能盖住“导线”,“预制”别的元件也是一样的);单击绘图工具栏中的“文本框”,当指针变成叉丝时,画出一个大小适中的文本框并在里面输入字母“A”(如果要输入“A1”,先输入“A1”,再选中“1”后单击“格式”栏中的“x2”即可) ,右键单击文本框,弹出右键菜单,然后选择“设置文本框格式”,在弹出的设置文本框格式菜单中选择“文本框”,然后再在弹出的菜单中把“内部边距”中上、下、左、右均改为0厘米,再把文本框缩小到最小;选择文本框,再单击“填充颜色”,弹出对话框,选中“无填充颜色”(如果选择白色,容易遮盖文字或图形),单击“线条颜色”选择“无线条颜色”;接下来同时选中“圆”和文本框“A”,(单击绘图工具栏中的“选择对象”就是那个白色指针,然后按住左键把需要选中的对象纳入指针画出的虚线框即可全部选中;或者按住“ctrl”键,然后分别单击要选中的对象也可),单击“绘图(D)”再选择“对齐与分布”,再连续选择“水平居中”和“垂直居中”;接下来在“圆”和文本框“A”同时选中的情况下,右键单击被选中的文本框和圆,在弹出右键菜单,选择“组合”,这样电流表的符号的“预制”就大功告成了。
(2)电流表的实物(简图)的画法。 单击绘图工具栏中的“矩形”,画出一大一小的两个矩形,使小矩形与大矩形的下部分重合如图1(中间的横线不要画直线,这样不如画两个矩形容易调整,以后画电路图也是一样的),单击“自选图形(U)”,在弹出的菜单中选择“基本形状(B)”,再在各种图形中选择“弧形”,然后画出一个适当的半圆并放到矩形的上部;再在一个文本框中输入一个适当字号的“A”,文本框的填充色和线条颜色均选择无色,然后放进矩形的上部分(如果“A”不在中间,可以同时选中矩形和“A”,然后使他们“水平居中”)如图2。选择绘图工具栏中的“椭圆”工具画出一个椭圆,然后右键单击所画椭圆,在弹出的菜单中,选择“设置自选图形格式”,在在弹出的菜单中单击“大小”,然后把弹出的菜单里的“高度”和“宽度”值都设为0.2厘米,再使它的“填充颜色”和“线条颜色”都为黑色,于是做成一个“黑点”;将刚才做出的这个“黑点”(接线柱)再复制两个,将三个黑点水平等距排好,再在三个文本框里分别输入“+”、“0.6”、“3”(文本框的填充色和线条颜色均为无色),并分别放在每个黑点的上面,然后全部选中,再 “组合”在一起,,如图3,最后将图3放入下面的矩形中,再将整个图形“组合”,如图4所示,这就画成了电流表的简图。
(3)其余的电路符号和实物图的画法大同小异。将图形的“预制件”全部做好以后,放到一个Word文档中保存好备用(应该养成平时看到别人好的图复制下来的习惯,这样可以节约很多的时间,同时也可以学习别人好的画图方法)。其它的力学、热学、光学的图形“预制”的道理完全一样
二,画图
(1) 需要画电路图时,先打开储存有“预制件”图形的文件,就在那个文件的下面空白部分画图。例如要画的电路如图5所示,先单击绘图工具栏中的“矩形”,画出三个矩形如图6放置(除非特别需要不要用直线工具画,那样不如这样容易调整),然后在按住“ctrl”键的同时,将原来画的电灯、电流表等符号的“预制件”按住左键拖到适当的地方(这实际是一个复制的过程),最后“组合”在一起,再复制到你需要的地方即可,这样非常的快捷,通常只要一分钟。(ghost系统之家提示:如果出现电路符号不能盖住导线的这种情况,只要选中这个符号单击右键,再弹出的快捷菜单中选中“叠放次序”再选中“置于顶层”即可。L1L2是预先输入在“无填充颜色”和“无线条颜色”的文本框中再与灯泡符号“组合”在一起的 。)
(2)需要画电路实际连接图时,按住“ctrl”键,把需要的图形拖(复制)到适当的位置,如图7,再单击绘图工具栏中的“自选图形(U)”,在弹出的菜单中选中“线条”中的“自由曲线”,此时指针变成叉丝,然后在接线柱之间画(连接)导线,划完一根,再画另一根,最后把所有的电路元件和导线“组合”在一起,电路的实际连接简图就完成了。
1.画几个基本元件
(1)画电阻。在“绘图”工具栏中选择“矩形”工具,在文档中画一个大小适宜的矩形。再选择“直线”工具,画一条长度适宜的水平直线贯穿矩形。一般来讲,该直线并不在矩形中央。我们可以用“选择对象”工具把这两个对象圈起来,再使用“绘图”菜单中的“对齐与分布”子菜单的“垂直居中”命令使该直线在矩形中央,见图2(a)。选中的矩形,使用“绘图”菜单中的“叠放次序”子菜单的“上移一层”命令,画出成功的电阻,如图2(b)。用“选择对象”工具把这两个对象圈起来,使用“绘图”菜单中的“组合”命令把这两个对象组合成一个整体,以便于以后对它进行编辑处理。
(2)画电容。在“绘图”工具栏中选择“矩形”工具,在文档中画一个大小适宜的矩形,填充成黄色。利用矩形对象的句柄沿上下两边画两条水平直线。在矩形中央单击鼠标左键选中矩形,把其线条颜色变成白色,再把填充色还原成白色。这样从效果上看它是两条水平线,见图3(a),实际上由于中间有了一个看不见的矩形,以后很容易移进电路图中。在的基础上画两条垂直线,使用“绘图”菜单中的组合”命令把它们组合成一个整体。
(3)画电感。画电感的关键是首先画好三个半圆,Word97中没有半圆图形,我们可以采取如下画法:先在“自选图形”中选择“椭圆”工具画一个圆,然后再使用“绘图”菜单中的“改变自选图形”子菜单的“基本形状”——“圆弧”,把圆改变成1/4圆。最后利用拷贝和翻转拼成半圆,再拷贝三个拼在一块,加上两端的直线,把它们放在一个看不见的矩形中(方法与画电容时相同),组合成电感,见图4(b)。
2.画电路图
(1)用“直线”工具画出电路图的轮廓,见图5(a)。
(2)把电阻编辑成适当大小,拷贝三个备用,其中两个翻转成垂直状,然后一个个移到电路轮廓图中,每移动一个以前,先把原来的图形“组合”一次,使绘图操作时的对象始终只有两个,这样在不容易对齐的时候可以采用“微调坐标线”的命令调整水平间距或垂直间距,配合“微移”命令使之对齐。
(3)使用与移动电阻相同的方法把电容和电感移进电路轮廓图中。
(4)画功率表的电压表。可以使用“直线”和“椭圆”工具直接在电路轮廓图中作图,画好圆形后双击圆形句柄,在随之出现的“设置文本框格式”对话框中,把填充格式改为“白色”,然后利用圆形句柄画出与之正交的两条直线。一般来讲,作图时可画得大一些,组合以后再缩小。
(5)画交叉点和箭头。可以用“自选图形”菜单“流程图”子菜单的“联系”工具画一个交叉点,编辑成合适大小后拷贝几个,移进电路轮廓图,用“微调”命令使之定位。用“箭头”工具在电路轮廓图中直接画上箭头,如果不好对齐,把“绘图”菜单下的“调整坐标线”对话框中的“水平间距”和“垂直间距”都设定成“1磅”,基本上都可以对齐。
3.给电路图标注字符 利用文本框(横排)按钮,画出一个文本框,大小足以覆盖整个电路图和欲标记的文本。双击文本框句柄。在随之出现的“设置文本框格式”对话框中,把填充格式改为“无填充色”,把线条格式改为“无线条色”,按“确定”钮,使电路图显现出来。然后使用“绘图”菜单中的“叠放次序”子菜单的“置于底层”命令,在文本框中标注字符。标注字符时可以让文本框的句柄保留在屏幕上,预览视图可以看出它没有影响。
标注字符是一项细致的工作。为了使图形和文字配合,可能要数次改变图形的大小。Word97没有电路中常用的相量电压和相量电流符号,可以插入类似符号如“I”、“U”等等代替。本例中功率表和电压表圆圈中的字母无法在这个大的文本框中显示,这是因为圆圈的“层”比文本框的“层”高。可以用两个小文本框分别写上字符作为补丁加上去。其方法是:做两个比圆圈大一些的文本框,仍然设置成“无填充色”和“无线条色”。分别输入“W”和“V”,然后缩到最小,分别移进圆圈中。
从上面叙述中可看出,Word97的“绘图”功能是很容易使用的,与其它方法相比,(比如先用Windows下的“画笔”或者别的CAD软件画好电路图,再嵌入到Word97。)它有节省磁盘空间和易于修改的优点。如果把常用的电路元件预先画好存储在一个库文件中,则使用起来会更加方便。
ADS2012中的互感器在哪里
您好,
步骤一: ADS2012 破解版,安装。
步骤二:解压ADS_2012.8_crack下的EEsof_licence_tools_patch.rar,把解压出来的文件覆盖ADS安装目录EEsof_licence_tools-bin文件夹下的文件,重启电脑。
步骤三:打开ADS_2012.8_crack下的EEsof_licence_tools_patch文件夹,运行Imtools.exe,在系统设置栏目复制Ethernet Address框字符,
步骤四:找到ADS_2012.8_crack下的licence.lic,用记事本打开,把所有的FFFFFFFFFFFFFFFF替换成步骤三复制的字符,保存关闭。
步骤五:打开安装目录下的EEsof_licence_tools-bin文件夹,运行aglmmgr.exe,
点击ok。
步骤六:替换licence文件,点击Add找到步骤四的licence.lic,点击Next,稍作等待,到此,破解完成,可以正常使用了。
您好,我想问一下破解宿舍智能限电的方法,限制纯电阻发热电器的,破解是不是只串联一个合适的电感就行啊
(转载的,感觉讲的有点道理)
可能很多同学都有这种经历,在寝室里4台电脑开着,电扇开着、日光灯开着都可以正常运行,没有任何问题,但是什么电器都不开,就插了一个小小的电热杯,电表就跳闸了。若是遇到哪位同学正在用电脑,更是可以听见抓狂的叫声。。。。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电脑的电源都是250W~300W的,4台电脑功率之和绝对在一个电热杯之上,但为什么可以带4台电脑同时工作但不能接入一个300W的电热杯呢?两者有什么不同呢?下面我们就来研究一下。
我们平时使用的最多的加热装置就是热得快、电热杯或者电饭锅,它们的工作原理就是电流流过电阻丝,电阻丝发热来烧水。对于220V电网来说,这类负载相当于一个纯电阻接到电网里,学过电路的同学都知道,交流220V加到电阻上,其两端的电压波形和流过电阻的电流波形是同相的,也就是说,两者相位差是0。这类负载我们称之为纯电阻性负载。
计算机相当于什么负载呢?我们知道我们的电脑机箱的后上方,有一个方块状的铁盒子,那就是计算机的电源。这个电源对于电网来说,就是电网的一个负载。计算机的电源是开关电源(注意,这可不是有开关的电源哦),属于非线性负载(也叫整流性负载)。开关电源的原理是先把220V@50hz交流电整流为高压直流,再把高压直流逆变为高压高频交流,再通过高频变压器降为低压高频交流,再转为低压直流输出,这种电源的效率要比传统稳压器高得多。把计算机的开关电源当做220V电网的一个负载,这种负载在220V市电输入端看来等效于一个容性负载,虽然它的电压波形还是正弦波,但是它的电流波形已经畸变了,不再是规则的正弦波,而是接近脉冲波的波形(其实这种非线性负载才是对电网有危害的恶性负载,会给电网带来高次谐波)。
两种负载的电压电流波形见附图。那么电表如何识别这两种负载呢?方法有很多种,但都是通过单片机+AD转换器,对220V输出端的电压电流的波形实时采样,然后编制相应的程序,通过算法,判断这两种负载的功率各占多大的比例,仅仅限制纯电阻性负载的接入,或者是检测总电流,限制总功率。鉴于本文是发表在非专业论坛,就不详细描述判断过程了。具体算法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和我联系,一起研究。
对于部分目前广泛使用的监视平均功率的电表,用一只整流二极管或快恢复二极管(反向耐压值450V以上,最大电流6A以上,为安全起见,留有一定裕度)串联在热得快上,相当于半波整流,减少了一半的电压,那么根据P=(U^2)/R,(1000W的热得快电阻为50欧姆左右)。可以求得,平均功率已经减小到了额定功率的1/4,也就是250W,但实际上瞬时功率与未改装之前相同,只是改装后只有改装前一半的导通时间,平均到整个周期上,平均功率才下降了。这种办法只能骗过监视平均功率的电表,对于监视峰值电流的电表,还是逃不过它的眼睛。
采用二极管的方式比较简便,但是,由于功率只有原来的1/4,加热时间会变得很长。有没有可以手动调节功率的呢?答案是:有。不过这种方案比二极管方案要复杂,这种方案是利用了晶闸管(又名可控硅),通过调节触发脉冲,来改变晶闸管的导通角,从而控制一个周期内的热得快的导通时间。二极管的方案相当于是固定的把导通时间减小到1/2,晶闸管的方案就是可以理解为可以手动调节这个导通时间,从而调节热得快的平均功率。这样,就可以最大限度的利用电表所设置的负载上限,只要把功率调的比跳闸的负载上限小那么一点点就可以了。这样加热的时间就比二极管方案减少了。但是这种方案仍然有缺陷,那就是它也无法逃脱检测峰值电流的电表的监视。
2009-2-18 16:54 回复 洛阳师范领导组 0位粉丝 2楼
为了防止违章使用热得快等电器,减小火灾隐患,但又不影响同学们使用电脑等用电器,部分公寓安装的电表经过升级,加装了智能负载识别器,可以根据电流和电压波形和相位差来判断是否有大功率纯电阻性热源负载的接入。所以就出现了寝室可以带4台电脑同时工作但不能接入一个300W的电热杯的现象。对于这种智能电表,光靠串连一个二极管已经不行了,甚至是晶闸管调功装置也不行,因为不管你怎么改变导通的时间,由于负载类型没有变,所以导通时电流电压波形依然是相位差为0,还是会被这种电表识别出来。
同时开4台计算机却不跳闸,这说明,寝室电表并不限制这类负载的使用。前面已经分析过,因为这类负载是属于非线性整流性负载,它的电流波形与纯电阻性负载是完全不同的。有的同学可能会问,为什么不同呢?不都是在用电么?理解这个问题需要电路的知识和电力电子的知识,这里就不详细解释了。一般来说,只要是输入端有整流桥+电容+高频逆变器(把直流电逆变为高频交流电)结构的用电器,都可以认为是非线性整流负载。象电脑、节能灯等都是属于这类负载。它们都可以不受电表的纯电阻负载上限功率的限制(当然功率不能太大了,一般电表还有个总功率限制)。
经过这样的分析,我们可以发现,这种智能电表也有缺陷,它虽然能区分出纯电阻性负载和非线性负载,但是它并不知道输给非线性负载的能量是用于电脑了还是用于加热了,所以它对下列两种情况是束手无策的:
1、改装后的热得快,把纯电阻性负载伪装为非线性负载,骗过电表的监视。
2、使用具有逆变装置的可调功率的加热产品,比如电磁炉(要能调节功率的),小型微波炉(小火~中火)。
电磁炉是一种新型安全的产品,无明火,使用高频电磁波使铁系物品产生涡流而发热,不会烫伤人体,功率可调,有温控电路,可防过热,省电安全。可以避免使用热得快所带来的安全隐患,我想学校应该不会限制这种电器的使用。
(声明:我可没让大家用这种方法在寝室烧水煮饭啊~)
上面两种方法其实是异曲同工,需要注意的是,对于第一种方法,请由专业人士进行改装,当然你如果是学电的,你也可以自己设计,自己分析,但是请注意安全,小心触电,元器件的选择请尽可能留有阈量,使用时也请小心。对于第二种方案,由于俺囊中羞涩,没有拿电磁炉或者微波炉做过试验,仅仅从原理上分析是可行的,在实际使用中还与具体功率值有关,请从最小功率开始调节。另外,请使用大厂名牌产品,请注意电磁炉和微波炉的使用手册,一般都要要求使用三孔插座,良好接地,否则可能产生瞬时打火,电流增大,造成危险。
第一种方案已经证实是可行的,但是元件参数的选择一定要合理,否则也会产生很大的电流。第二种方案好像论坛里有人说可以,不知道是不是在寝室使用的,如果有成功的,也请回复一下。
再一次声明:请不要在寝室使用违章电器,请遵守寝室管理规定,请对自己的安全、对公寓的安全负责。本文仅仅只供电类专业同学研究之用,如果因为对本文中介绍的方法使用不当,而导致电器被没收或者火灾和其他人身和财产损失的,本人不承担教唆、赔偿等任何责任。
(全文完)
注意:
破解原理:
限电采用电流取样脉冲门限比较的原理,可悲的时比较器的参考值不是固定的(为了区分线性负载与感性负载即电脑),故而只要电流是慢慢加上去的话,就不会超过门限,也就不会跳闸。
破解方法:
1. 电磁炉,使用方法,先不放炊具直接打开,一般初始功率也超过限电的300W,然后慢慢把炊具防到炉盘上,然后就可以直接调到大火,2000W都没有问题,也不会跳闸。
2.交流调压器,有的实验室有这个。先调至第电压,几十V接上电驴子热水器等负载后,慢慢调至220V,即可使用。
经分析,并经某宿舍试验,绝对好用。
后果自负
鲁维智能用电管理器破解
今天终于搞定了我们宿舍的鲁维智能用电管理器。我们宿舍用的是鲁维的分布式用电管理系统,简单来说,这就是一个单片机控制的电用来进行能测量监控的东西,内部用的是microchip生产的PIC16F70单片机,串行的1602液晶屏模块,ULN2003驱动的动断的继电器,山东力创生产的直插式电流互感器和电压互感器,以及一个IC卡读卡器。它的工作原理无非就是测量电流和电压的相位差,从而判定用电负载的阻抗性质。最直接的办法就是拆开管理器外壳,把电流互感器拔掉(蓝色的像线圈一样的东西,位于内部电路板中部靠左),因为电流互感器不能开路,开路可能会造成电流互感器内部过电压而击穿绝缘以及互感器严重的发热,所以要用个小电阻短路电流互感器,电阻100Ω~1000Ω随便选,如果你够大胆的话就这么干吧!下面这个我没试过,就是用粗铜丝(漆包线)缠个线圈,网购点儿硅钢片用来做铁芯,缠个30~40匝左右试一下,不行就减一点匝数,或者加一点匝数,直到用电管理器不报警为止。注意,千万别电着了!
变频器有显示没有输出是什么回事?
高的,最为频繁的。在起动过程中报警,在停机过程中报警,在运行中报警,以至于上电即警示,还甚至以其它故障代码或现
象间接地告知你:该台变频器存在OC类的故障!
在变频器说明书中对OC故障的说明,大致有以下几种解释:负载侧短路,运行电流大于两倍以上时跳OC故障;变频器输出模块短路;变频器过电流;负载过大;加、减速时间太短
等。有的机型中不以OC来标注此类故障,用负载侧短路、变频器过负载、有严重接地故障等来说明,这当然是OC故障的别名。
而有的变频器并不告知你故障的类别,当出现OC故障,开机会造成更大的危险时,则索性造成类似程序死机的表面现象,如英威腾的P9/G9系列机,当开机检测到模块故障时,操作
面板便出现H00字符,所有按键操作均被拒绝。不明内里的人会以为:程序死机了,是CPU主板出了问题。
还有的变频器则更为有趣,当别的故障原因会导致运行中的模块损坏时,或者说如在此故障状态下模块运行具有潜在的危险时,即在停机状态,也会警示OC故障。如阿尔法P2000型
机子,当主回路直流电压检测电路损坏,CPU检测到危险的电源电压时,干脆来不及报过电压故障了,直接报OC故障得了,免得使用者对电源电压过高的提示不在意!
一台《台安》N2型功率机型,上电即跳UL或UU故障,拒绝操作。检查三相电流互感器的信号,三路信号有严重偏差,起码是已经坏掉了两只。但查该说明书的故障代码表,无此两
种故障代码,猜测这种代码是厂方维修人员才能破解的密码,不足为外人道的。是否也为间接地提示OC故障呢?只待修复起来才能有个答案吧。
我猜测变频器电路设计者的初衷是这样的:当上电检测模块已坏掉,或运行中出现危及模块安全的因素甚至模块已损坏时,会及时报出OC故障。其起因大致是负载侧短路或过重负
载导致了严重过电流,或变频器因驱动不良或模块本身损坏造成的过电流甚至短路现象。
综上所述,OC故障预警的实质是:快速停机保护模块或运行有短路危险,模块已经坏掉!从保护上讲,模块在变频器的“价值比重”如同显像管在彩电中的价值,是不言而喻的;
就产生OC故障后强制运行的危险性而言,轻故障者有可能损坏模块,模块已坏再强制运行的话,则有可能使设备爆炸造成严重的人身伤害!所以设计人员对模块故障不能不做第一
位的考虑!
撇开检测电路损坏误报的OC故障不说,还有的变频器无“故障”,仅仅是电源电压有稍许难以意料的偏差,或是某种干扰,也会频报OC故障,而这种故障检修起来,会让人挠头的
。
大部分变频器是在启动信号投入时,跳OC信号,此种情况往往是模块并没有损坏,而只是驱动电路存在异常或接受到误报警信号(但不排除有的机型是模块已经损坏);有的是上
电即跳OC信号,则可能是模块已经坏掉,或者是具有其它运行会危及模块安全的因素,当具有这种因素存在时,有的变频器处理的措施是:操作面板能做其它参数设定工作,但不
能进入操作运行;有的则是干脆拒绝所有操作,全面罢工算了。而在运行中的报OC信号:则有以下三种可能:
1、属于负载方面的异常:起动、运行、停机过程中都有可能报OC故障,一般为负载过重或变频器容量不足;
2、用户对变频器的运行参数不当,如对恒转矩负载错误设置为二次递减转矩负载,加、减速时间设置不当,尤其是对大惯性负载加、减速时间的设置。或者是对停机方式的处理不
当。更有甚者,是对保护参数的误设,如对变频器或电机额定电流参数的减小性误设,使设备在额定电流以下竟出现频繁的过流报警停机,不能投入运行!
3、属于变频器本身的故障原因:往往为驱动电路的电源供电电容失效造成驱动不足,使CPU接收到IGBT管压降过大的OC信号。
但三方面的原因可归纳为一点:运行或停止状态中有严重过电流的情况发生或存在严重过电流的可能性,因而只有报出OC信号!
一般来讲,OC故障的来源有以下三个方面:
1、当逆变模块运行电流超大,达额定电流的3倍以上时,IGBT管子的管压降上升到7V以上时,由驱动IC返回过载OC信号,通知CPU,实施快速停机保护;
2、从变频器输出端的三只电流互感器(小功率机型有的采用两只),采集到急剧上升的异常电流后,由电压比较器(或由CPU内部电路)输出一个OC信号,通知CPU,实施快速停机
保护。
3、IGBT管子已有或正在发生了短路性和开路性损坏。由驱动IC检测到“极其异常的”管压降,尤其是开路时管压降要大于大于7V的保护动作阀值。
这是故障检测电路及驱动电路正常时,变频器OC故障的三个来源。原因为负载侧出现电机堵转等异常过负载现象,或变频器模块内的质量缺限、器件老化等造成。
而由故障检测电路和驱动电路方面造成报OC故障的原因也有以下三方面:
1、三相输出电流检测电路。当电流互感器的内电路损坏,使故障信号输出脚输出异常高的电压信号时,CPU以为运行电流大到已到短路程度了,赶快报OC信号吧;
2、驱动IC损坏,如J316的6脚内场效应管子短路后,将6脚电压拉为故障检出状态的低电平,CPU要是再不报OC信号,那就不是CPU了;
3、驱动IC虽未损坏,但驱动电路的异常导致了模块异常的工作状态,驱动电路在此时报出OC信号,不但不算误报,而且是非常及时和可表扬的。驱动IC的供电常采用正负双电源的
方式,其正电压提供IGBT导通的激励电流。其负电压为IGTB管子的截止提供助力,强制拉出IGBT结电容的电荷,使其更为可靠和快速地截止。当正电压滤波电容(往往采用47uF或
100uF电容,大功率机型也有采用330uF的)的容量大为减小时,IGBT管子因激励不足,即使运行在额定电流以下,也呈现较大的管压降,经检测电路处理,CPU报出OC故障;此际的
故障表现为:变频器空载或带有极轻负载时,运行正常,稍微加载即报OC故障。
如果说正电压滤波电容的失效会导致IGBT管子的激励不足,而促使驱动IC报出OC故障,IGBT管子尚不存在较大危险的话,那么负电压滤波电容的失效,则就危险得多了。在某一相
上臂管子开通的同时,会将主回路正电压跳变到下管的C极上,如果负压钳位不足,管子的结电容瞬时吸入电流有可能造成下臂管子的误导通,其后果是两只共通的管子对主直流电
源造成了短路!在此种情况下模块极易炸裂!无论是正电压或负电压滤波电容的失效,变频器都有可能报出OC故障。
以上是故障检测和驱动电路方面报OC故障的“现象”,还有报OC故障的“隐现象”和似是而非的报OC现象,往往不被人注意。如下三例:
1、检修一台阿尔法变频器,CNN1端子的第8脚为主回路直流电压检测信号输出脚,正常时应为3.5V左右,当因电路损坏造成5V以上的“信号输出”(相当于三相交流输入电压达
500V以上了)时,CPU认为危及模块运行的安全了,于是不报过电压故障,而是上电即警示OC,以引起用户的注意。
2、在对阿尔法小功率变频器维修的过程中,发现该变频器有一个通病——容易跳OC故障。其表现为:多在启、停操作过程中跳故障,但有时也在运行中跳故障;有时候莫名其妙地
又好了,能运行长短不一的一段时间。在以为已经没有问题的时候,又开始频繁跳OC故障;空载时用表笔测量U、V、W输出电压时,易跳故障,但接入电机后起动运行,又不跳了,
再过一阵子,接入电机还是跳OC故障。
无论怎么查找故障原因和进行故障检测电路逐一的排查,就是找不出故障原因,可能电路存在说不清道不明的某种干扰,但干扰的来源与起因又很难查找。莫非是启/停瞬间——逆
变驱动模块的“加载和卸载”期间,导致了CPU供电的波动而跳故障吗?测量CPU供电为4.98V,很稳定,满足要求呀。后来偶尔将主板供电的4.98V调整为5.02V,再作起/停试验,
故障竟然排除了!故障原因竟然为5V供电偏低!很见此故障的隐蔽之深。
3、修理一台P9型英威腾机器时,检查发现:上电,操作面板显示H.00,所有操作全无效,CPU拒绝所有操作。测量故障信号汇集处理电路U7-HC4044的4、6脚的过流信号,皆为负电
压,而正常时静态应为6V正电压。顺电流检测电路往前查找,测电流信号输入放大U12D的的8、14为0V,正常;U13D的14脚为负8V,有误过流信号输出。将R151焊开,断开此路过流
故障信号,操作面板的所有参数设置均正常。故障原因为上电后检测到有过流信号,于是拒绝所有操作,先让变频器歇一会儿,待排除异常后才能操控。
从上文看来,好多电路和好多方面的原因都能使变频器报出OC故障,但哪个电路更具有优先权呢?就故障检测电路来说,故障示警有没个预警层次呢?从保护角度而言,数方面的
因素只要是危及了模块的安全,都会报出OC故障,正如上文所言。但在实施中,也可以看出一些预警层次。
1、驱动IC返回的OC信号是第一位的,如从J316的6脚、PC929的11脚、IPM模块的OC信号检出脚报出的信号。因是直接检测模块状态的,所以只要CPU接收信号,立即封锁三相触发脉
冲的输出,报出OC信号;
2、由三相输出电流互感器报出的OC信号。此信号的报出有一个梯级过程:当有过流现象发生时,对轻度过流,经长延时处理和降低频率等处理后,报过电流但不会报OC。对中度过
流,经较短时间延时和其它处理无效后,报过电流,仍不报OC。只有出现变化剧烈且幅值极大的电流检测信号,则不经延时,直接报出OC信号;
3、有些机型对过、欠压的检测处理也按类似于电流检测一样的梯级报警层次:如先报过电压,并且伴有延时处理环节。当检测到极高电压值时,才直报OC;
4、英威腾P9/G9型机,间接显示OC的过程,也有梯级报警层次:上电检测到模块或电流信号异常,拒绝所有操作;只检测到温度异常,可设参数值,但不能起停操作。
由此看来,据危害程度的不同,报各类故障的时间也有所差异。CPU对OC信号的检测是直接停机保护或拒绝操作,越快越好,无时间延时处理;对其它危害程度较轻的故障信号,则
有检测、延时、预报警、报警停机保护和配合频率调节以使过流现象消失等几个环节。此为OC信号与其它故障信号在处理上的不同之处。
因而对变频器的保护来说,OC故障信号的预警级别当为红色级。为最高故障保护级别。具有对其无条件执行的最高优先级。
电流互感器是这个吗,这个是 什么电表?可有办法破解?
您好;是的 是互感器,是高压互感器,表是电流表,是监测用的,可以使用仪器观察的,不知道破解是什么意思,希望对您有帮助,也希望您点击采纳
电脑开机为什么会出现闪屏的情况?怎么才能破解?一直闪进不去
故障现象:
1、在刚开机时整个屏幕偏红(部分彩显会带有回扫线),但一眨眼的功夫就正常了;
2、在使用中偶尔出现屏幕发红现象,但也是一眨眼就正常了;
3、整个屏幕呈白红且带有很重的回扫线并马上保护性关机(或黑屏且无法再开机了)。
故障点的认识误区:
对于这一类故障很多人都说是显卡有硬件故障,也有人说是显像管报废了,还有人说是显卡的驱动程序损坏所致,这几种看法均是错误的。
故障原因及对策:
的确,碰极这种显像管故障会造成这一故障现象,但这并不是无法修复的——轻微的可用电击,严重的可重绕灯丝供电绕组,而且有时某一色电子枪的视放供电电阻虚焊或呈断路性损坏或阻值变大也会造成此类故障现象。另外,有一些机型只是有一定的轻微极间漏电,通常不用维修,只是在开机时有瞬间偏色,几秒钟即可正常(第1种故障现象)。
对于碰极(有时仅为漏电)故障您只能交给专业维修人员进行维修,其特征是通常会造成保护性关机。
对于无规律性偏色故障通常只要把相关电子枪的视放供电电阻及周边元件补焊一下就能搞定。
对于供电电阻呈断路损坏造成的故障现象和碰极一样为满屏带回扫线且某一色极亮,但其并不会导致保护性关机,解决方法很简单——换同阻值的新电阻即可!当然,如果是阻值变大了,也要进行换新处理。
在潮湿的季节我们还要把显像管座管氧化这个原因考虑进去,虽然因此而造成的偏色故障不多,但笔者的确遇到过,后经分析可能是设计或元件的质量不太好所致:(。
注:不知是设计习惯还是什么其它原因,偏色故障偏红的几率最大,其次是偏蓝,最后是偏绿:)。
另外,还有一个比较容易让人走弯路的故障原因——屏幕灰尘过多导致屏幕显示白色时偏红!此类故障多发生在色温偏暖的显示器中(很多显示器能自行设置色温),所以说,遇到白色(和相近颜色)偏红故障时您最好是先清洁一下显示屏后再进行其它的检查,如果故障消失就意味着你不会因此而走"倒霉"的弯路了:)。 当然,某些机型的亮度值设置得过低也会造成这一"故障"现象。
注:如果上面的所有方法均无效且显示器使用的年头已远远超过五年了,那么我们就可视为电子枪老化导致的偏色故障。 二、开机图象模糊故障
故障现象:
1、开机时图像比较模糊,虽然使用一段时间后就逐渐正常了,但在关机一段时间后再开机时故障又会再次出现,而且是一天不如一天,故障越来越严重;
2、开机后图像一直模糊,使用很长时间后也不见好转。
故障点的认识误区:
有的半专业人士看到这两种故障就说是显像管寿命到了,有的维修人员看到了会说调一下对比度或高压包上的聚焦极电位器和加速极电位器就会好了,还有人说是显卡的硬件故障或显卡驱动损坏所致。这几种故障点的判断都是错误的——显像管老化和对比度下降并不会造成此类故障现象。至于调整聚集极和加速极电位器就更不正确了,这样做是治标不治本,而且其很难调到令人满意的程度,最让人头痛的是用不了多久故障还会复发,甚至会加速显像管老化。
故障原因及对策:
通常都是使用2年以上的彩显才会出现这种故障,真正的故障原因多数情况下是显像管管座受潮氧化所致,只要更换一下正品新管座就能排除故障。但有人说在插上新管座之前要先找一小块砂纸将显象管尾后凸出的管脚打磨干净,目的是除掉氧化层,这种做法无异于画蛇添足。在笔者更换过管座的显像管中,有一些的确在管脚上有一些氧化物,但这些氧化物是原管座内遗漏到管脚上的,只要用小毛刷一扫就能清除。至今笔者并未见到过管脚被氧化的情况,但由于用力过大而使管脚处漏气而损坏显像管的情况倒是遇到过几例,所以大家不要用砂纸进行打磨,以免出现“死亡”性损坏!如果更换管座不见效就要更换高压包,不过此工作笔者建议您最好是找专业人员进行!另外,有些机型的视放部分电路比较特殊,有时发生故障后也会造成图象模糊,但这时通常亮度和行、场幅度也都有异常,对于此类故障点笔者建议您交付专业人员处理!
如果彩显并非名牌产品且使用年头已非常长了,那么笔者建议您找专业电器维修部门进行更换管座的工作,以免出现管颈漏气等意外后自负责任:)! 三、使用中图象模糊故障
故障现象:
1、在刚开机时图像清晰,但随着使用时间的延长而越来越模糊;
2、在使用中图像偶尔变模糊,但很快就可恢复正常,不过使用几天或几个月后就越来越严重、越频繁。
故障点的认识误区:
有人认为此类故障是显示器行电路部分的问题——可能是行管、逆程二极管、逆程电容等元件的热稳定性能不好或有虚焊所致。这些认识可以说是完全错误的,因为这些元件没有一个能对图像的清晰与否造成影响。
故障原因及对策:
第1类故障现象的真正故障点通常是由于高压包的聚焦极旋钮老化,您可先更换一个高压包试试。当然,如果显示器使用的年头已经超过6年的话,那我们也要把显像管老化的可能性考虑进去。另外,有一次笔者为一位教数字的教授修的一台此故障现象的机子竟然是显像管的管座和视放板的大面积负极铜箔存在漏电现象所致(后经分析像是设计上存在问题),所以有时陷入维修困境后可更换一个正品管座试试。对于第2类故障现象来说,通常是显像管管座质量不高所致,您可通过更换新品来解决问题。 四、屏幕闪烁故障
故障现象:
1、屏幕边缘有闪烁现象;
2、整个屏幕有闪烁现象;
3、屏幕的某一角有闪烁现象。
故障点的认识误区:
很多人认为这是市电的电源电压不够或不稳造成的,有些“高手”甚至会说是由于一些带有电子镇流器的灯具或机电类电器带给彩显电源的干扰,有人说是显卡发生了硬件故障所致。其实这些看法都是错误的,因为显示器对电压的要求并不是十分的严格——目前绝大多数彩显都能在100V~240V的电源电压下正常工作。当然,如果电压过低或电压波动实在太大的话就另当别认论了,不过近两年以来,国家实施全国农村电网改造后现已初见成效,已从根本上解决了以往农村电压不稳定、电压低的问题,而在城市这些问题通常更是不存在了,所以这些因素已经不再重要了。至于其它电器会造成干扰就更不可能了,毕竟彩显使用的不是互感式稳压电源,况且其它电器即使带来干扰也不会是屏幕闪烁!
故障原因及对策:
造成前两类故障现象的真正故障原因,通常是由于行电路部分元件虚焊或电源处的+300V滤波电容容量减小所致。而后者的可能性并不高——只有在个别机型中且其较严重失容时才会因此而出现人眼能辨别的闪烁。另外,有些机型的视放供电部分的电路比较特殊,有时该部分的某一元件虚焊也会造成此故障现象。当然,如果您把显示器的分辨率和刷新率设置得偏高或过低的话也可能造成此类故障,所以您可把分辨率和刷新率设置成中间值试试(注:长期工作于超频状态会使某些元件老化而出现此故障,而且故障点比较难找)。还有就是显卡或显示器的驱动程序存在BUG,所以您要先更新一下驱动程序试试。如果以上处理均无效,您可重点检查一下高压包产生的加速极电压和高压是否正常,因为有时这两个电压异常也会导致此类现象。注:如果打开电视机也有闪烁的话,那就要先查一下市电电源是否存在问题了——如容量太小或电压波动过大等(最好找电工检查)。
总的来说,此类故障的维修要求您一定要有一定的动手能力和专业知识,所以笔者建议您如果在排除了简单的故障原因后仍未修复的话就交付电器维修部门进行处理。
有时一些带磁物品(如一些低档电源盒或ADSL外猫电源等)放在显示器附近会造成屏幕的某一个角闪烁,所以遇到此现象要先试着清除显示器周围的物品看看,通常问题都能得到解决